以下有雷
「風起」上映後,板上很多好雷,我也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但許多覺得電影好看的人,卻又認為這是一部不適合小孩觀看的電影,而其原因
不外乎是「劇情比較悶、對小孩子太過複雜」(但這樣想的人卻又認為劇情太單調)
、「故事太沉重,不該給小孩子看」,甚至是「因為這是一部充滿浪漫愛情的作品」
這或許也是有些小朋友進電影院後確實覺得很無聊,才有人這樣說吧。
不過,我反對這種意見。
宮崎駿的每部電影,都是預設給小孩子、少年少女(15歲以下)看的
難道他在製作《風起》時沒有考慮到這點嗎?
先回到電影,有人認為「風起」的劇情太過跳脫現實,尤其在愛情的部分。
二郎和菜穗子在地震中相遇,卻在分隔數年後,巧妙的重逢,在輕井澤經過一連串
浪漫的互動後,兩人便直接互許終生。
現實中哪會有這樣的事呀? 這不是太幼稚了嗎?
若以改編原著的角度來看,電影和崛辰雄的原作《風起》、《菜穗子》也相差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電影「風起」的劇情架構,正是因為宮崎駿要將崛辰雄的浪漫小說及他自己
的軍宅漫畫,改編成適合小孩子觀賞的動畫,才會呈現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電影中的二郎的「夢想及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菜穗子的「愛情」
在劇情安排上都被純化到非常簡潔明快,以致於劇情中人物幾乎都沒什麼複雜的個性
從他們的對白就可以完全看出這個角色「原來是這樣的人啊!」
而宮崎原作,講述飛機發展史的軍武宅漫畫中提到的那些飛機的名字,在電影中也幾
乎沒有出現,對小孩子來說,那些不就只是各式各樣花俏的飛機嗎?
宮崎駿自己喜歡飛機、喜歡戰鬥機,但可不想將它們介紹給小孩子呢。
還有二郎與菜穗子的愛情,非常的簡單,非常的純粹。
大人看了只能沉默以對,小孩看了卻能無比嚮往。
不過比較複雜的,其實是二郎與義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的對話
還有在輕井澤時莫名其妙出現的外國人卡斯特魯普的莫名其妙的碎碎念
我想這是宮崎駿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孩子,給他們一個印象。
雖然孩子們的確會聽不懂什麼人類文明的發展、滿洲國之類的話語
但他們看到二郎夢中,奇幻的飛行場景時,難道不會很高興嗎?
我想,宮崎駿應該期望看到(日本的)小朋友們看到的,在角色上是所謂典型的
「令人感覺良好的日本人」,他們「知恥而守禮」(ex. 關於司馬遼太郎先生),
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十分正面而有禮貌。如電影一開始二郎在震災中毫不猶豫的救人
、二郎和菜穗子在林中相遇時彼此敬禮及互相自報姓名。
這年頭還有多少人會這樣做呢?
其他那些討厭的人,如日本軍人,就被描繪成說話時眼神渙散的「青蛙人」。
的確,不應該給小孩子看到戰爭或反戰電影中的各種殘暴、血腥,但應該跟他們說
有戰爭的存在,剩下來的,就讓他們長大後自己去探索。日本社會將戰爭及不美好
事物藏起來的作法,一直是被宮崎駿批判到爛的話題。
所以在電影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殘忍的畫面(不過倒是有一堆抽菸的畫面),連最
後一幕的東京被轟炸時的火災雲,都可以被呈現得十分具有美感。而在電影的最後
,天空上數不清的戰機向前飛去,伴隨著二郎及卡普羅尼的聲音「可是他們沒有一
架能夠回來。」宮崎駿不將戰爭隱藏起來,但也不刻意宣揚它,而是堂堂正正的跟
觀眾說,二郎的希望被淹沒在戰爭的殘酷中了。
觀眾將永遠無法估計,這個畫面會對小孩子們產生什麼深遠的影響。
宮崎駿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孩子們問大人『為什麼要活著呢?』他們在問『為什
麼我要出生在這個時代?』、『為什麼我會被生下來』可是大人所給的回答卻是
『說這種話有害無益』或『這樣做比較好』,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答案。老實說,換
作是我被問及,大概也會傷腦筋好一會兒吧。因為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這篇訪談的時間為1998年,而在15年後「風起」上映,在這部被鈴木敏夫稱為「宮
崎駿的遺言」的作品,應該就包含了許多宮崎駿想要給孩子們的答案吧:
要和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人一起追求希望,以及不管遇到什麼,要活下去!
不過以宮崎駿來說,如果有小孩子覺得他的作品很無聊,
他也只會哈哈一笑說「那也無所謂啦!」「但我還是希望小朋友們來看看,畢竟這
是一部要給你們看的電影。」
所以,如果各位觀眾身旁有小朋友,可以帶他們去看「風起」,再問他們:
「二郎從小就希望當個飛機設計師,那你以後想當什麼呢?」
延伸問題:
若小孩子看不懂風起,那他們就能夠看得懂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
、神隱少女的故事和劇情?尤其是風之谷和魔法公主中深厚的宮崎氏自然
主義。更別說魔法公主中各種殘酷的畫面是否適合小孩觀看、神隱少女中
千尋工作的湯屋其實是日本風俗店,這連許多大人都不知道吧。
※以上許多關於宮崎駿的細節,都出自《出發點》及《折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