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漢娜鄂蘭(如何在一個事件上耐心轉一圈?)

作者: aokman (引歸殺象吶!)   2013-10-19 15:59:08
這個有點點不太像是電影心得,
比較像是看完以後又把我自己最近的很多想法組合的文章。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德裔猶太人,二戰時期因
為納粹迫害逃到法國,卻在德國入侵法國後又再度被拘留於類似集中營的地方,也就是他
曾經體會過那個令人感到無比痛苦的境地。
慣穿整部電影的文字是"Think" 想、思考,電影中說到"思考不會讓人增長知識,但卻是
辨別善惡美醜的重要工具。"
另外一個慣穿電影的隱藏內容是單一觀點和求知觀點。
這兩個特色和交集在於什麼地方呢?
在電影中可以清楚知道漢娜鄂蘭是非常厭惡痛恨納粹的,
當審判要在以色列開庭的時候,她馬上就報名要去旁聽審判,
並且替New Yorker進行報導,去看看他所認為的那個惡魔究竟是什麼樣子,
而這時候的他在美國已經是很知名的教授了,
所著的名作"極權主義的起源"這本書已經出版了一陣子。
在開庭審判過程中,漢娜鄂蘭發現受到審判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5月31日)
納粹德國前高官,也是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者。
被稱為「死刑執行者」。(from wiki),
他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他不去、拒絕思考執行的命令是否邪惡、殘忍,
因此漢娜鄂蘭表示他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邪惡的平庸」。
於此同時,他也發現了當時會造成這麼大屠殺的因素還有一個
作者: perspex (酒館)   0000-00-00 00:00:00
怪罪被害者,這真是台灣民主的特色
作者: thinkerCKD (Cogito ergo sum.)   0000-00-00 00:00:00
記得是New Yorker, 不是New York Times. 另外,她想說
作者: thinkerCKD (Cogito ergo sum.)   0000-00-00 00:00:00
的其中一點,或許可以濃縮成一句:沈默是邪惡的幫兇
作者: CMC677 (Es muss sein.)   0000-00-00 00:00:00
怪罪被害者 --- 有台灣特色的民主
作者: Bionut (生物堅果)   0000-00-00 00:00:00
艾希曼讓我想到德語課的那個父親...大概藍茨...也有類似想
作者: Bionut (生物堅果)   0000-00-00 00:00:00
BTW 沉默是邪惡的幫兇這種思想在 燈塔船裡也有被寫出來
作者: OswaltRoy (我聽過安麗)   0000-00-00 00:00:00
遺忘228 原諒國民黨 這是台灣的民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