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感動卻又難過。
曾幾何時,我們忘了台灣的山林聳立在繚繞雲霧中守護我們數個世代,
高山河流與湖泊如血脈般滋養眾多生靈;
也忘了台灣的海岸線是如此的湛藍,
綿延千里蘊含生機與美麗,
但不知何時這些美景只存留在底片裡或明信片中。
化身為一隻鳥,
看盡天災在台灣的山林裡刻劃的傷痕,
而連貫這些傷痕的,
莫不是徒具人定勝天美名的橫貫道路及產業道路;
密布山頭的開發景點如同覆蓋疤痕上的蟹足腫,突兀醜陋又脆弱。
崩壁、土石和失根的樹林-這些山脊中流失掉的血肉-
都葬在看不見的山谷裡。
開發的足跡從山頭(水泥開採)、
山坡(順向坡建築)甚而填海造陸矗立一根根大煙囪,
跟隨其後的是貫穿經濟命脈的電力輸送線,
這些事物其實我們都不遠,畢竟每逢夏日核電廠臨近的沙灘仍遊客如織。
提起那蔚藍的海洋呢?
當西部海岸線被快速道路與防波堤填滿、
養殖魚塭汲乾無雨則旱一雨則澇的下陷土地、
與沿海工業區吐出烏黑汙水侵佔富含生態的溼地之時,
想懷念一望無際的海洋翻山越嶺到了東海岸,
是否還是得住進獨佔無敵海景的大飯店裡才能一償心願,
依舊困在另一個水泥建築裡,what's wrong with it!
我承認我也是個普通人,
想要脫離都市裡的喧鬧、廢氣和擁擠,
於是以旅遊之名逃往廣闊的深山裡和海岸風景區,
但如果前往之地只不過是另一座複製的城市-
飯店、密集的商店攤販和密布的觀光人潮
那又何必再去?
但幸好這塊美麗的土地蘊育出了可愛的人們,
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無汙染地生產並與土地共存,
也很慶幸自己參與過環保議題的抗爭活動,
讓西海岸留下一塊無工業區無開發的溼地,
讓不當業者滾出原屬每一個人的東海岸,
慶幸有齊導演如此優異的空拍紀錄,
引領我們知道台灣的美是多麼珍貴,
也了解在這個以開發為導向的社會氛圍,脆弱地多麼需要人們守護。
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
但我想說,我們想要的台灣生態資產怎樣都不嫌多,
只怕知道的太少,
不夠讓我們在生活中,
做出相對於山川變化那微乎其微對環境友善的改變。
請再一次的看見台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