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第四部的kubrick電影,
每一部幾乎都是藉由金馬影展的大銀幕重現,
觀影的體驗漸漸會與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受溶為一體,
成為電影在你記憶裡的部份,深夜的微風影城,
充滿以雷神索爾作為週末前夕約會選擇的人潮,
但金甲部隊也幾乎是滿場了,坐在隔壁的
路人依照慣例還是遲到了大概10分鐘進場吧,
影展所謂20分鐘不能進場的規定曾經被落實
過嗎,我始終好奇這個問題,但總是像這個
島上那些重要的問題一樣,沒過幾天就被大眾
遺忘了。前幾天在店越來越少的玫瑰唱片裡,
買到2001太空漫遊的原聲帶。很多問題,
我們當然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不過這意見到底
是不是出於理性思考過後的答案,就令人深深
存疑了,很多人,永遠活在沒有思考的生活裡,
被媒體餵養無限量的資訊,再以那為基礎
或根本把那當自己的思維來講述。
但我們又真的在生活裡需要那麼多思考嘛?
這是不是又是降低生活品質的措施?
對於上了9小時班非常疲憊的人來說,這有什麼意義?
回到電影,金甲部隊的前半段,
kubrick講述了極盡諷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故事。
這在各國的軍隊裡也許會構成一樣的畫面,
但在自詡為世界警察不時需維護世界正義的美國來說,
為了達成管控世界秩序的目的,軍隊當然需要更嚴格
沒有人性的訓練,要培養的是killer,born to kill.
美國人深知戰場的殘酷,唯有對別人殘忍才活的下來,
雖然活著並不是海軍陸戰隊的使命。
毫無人性甚至侮辱人格的訓練,懷抱著愛國情懷的青年努力要生
存下來,只有依循士官長的口令不斷達成一致的目標,
投入越戰去解救悲慘的越南人。
冷冽的鏡頭下呈現集體的服從,在這裡頭唯一的異數,
Lawrence因為身材的肥胖,遭到士官長無情的羞辱,
用各種歧視的字眼教訓,逐漸在他心裡埋下不安的種子。
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Lawrence要來從軍?
是在越戰的兵力需求下不得不還是他確實想要為國盡力?愛國
情操能驅動他投入痛苦的訓練,還是高尚愛國思想的自我催眠?
Lawrence的處境象徵著社會對於弱者的霸凌,
在服從就是一切的軍營裡,沒辦法達成目標那你什麼都不是,
這裡還涉及美國人對於失敗的不屑,勝者全拿的思維下,
失敗者是不值得同情只能搖尾乞憐。
joker在士官長的指示下,設法幫助Lawrence,
根本上來說,從一開始觀者就可以預期,
他如果要通過考驗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絕對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但難以想像最後他連自己和士官長的命都葬送了,
這對觀者來說是震撼的。是對體制最慘烈的反撲。
背後隱含的意思是,即便如此軍隊和戰爭這龐大的體制並不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接續到後半段的故事
好像只能如此解讀他的死亡。這才是最悲哀的。
從Lawrence最後的令人不安的微笑,我們無法從那裡頭讀出他的思緒,
這段訓練過程真的有改變他嘛?默默的背誦持槍的口訣,
他已經是合格的killer了,毫無猶豫地精準扣下扳機槍殺Hartman,
然後飲彈自殺。(就像洪仲丘的案子,真的有什麼因此改變了嘛?我不認為。)
Joker在訓練時就是矛盾的,還因為他的信仰而遭到Hartman強烈的質疑,
他非常堅持信仰是不能改變的。
看似瘦弱的joker卻對於陸戰隊的訓練得心應手,
但是合格後他卻選擇當戰地記者,無疑他是一開始就抱持反戰思想的人,
透過這途徑能讓他更真實去理解戰爭的本質。
就像波蘭絲基所說的,戰爭場面必須拍的很殘酷,
我們不能讓孩子們以為戰爭是在玩家家酒。
後半段的戰爭也不例外,導演接續前面的故事,
用更直接的反諷揭示戰爭的荒謬與殘忍。
Joker如願成為戰地記者,他不明白戰地記者撰稿自由到底還剩下多少,
長官在報導上的衝突終究讓他只好戴起born to kill
這個代表海軍陸戰隊中心思想的頭盔,
再別上象徵和平的徽章,前往前線去紀錄戰爭的過程。
這個自我的矛盾,讓joker免不了被前線的長官質疑,
這是我們人生某部分的寫照,常常處於矛盾的情緒只是沒有察覺,
就像我們對司法不信賴,但又對死刑判決非常有信心。
是否Joker用這個頭盔一點點地緬懷他的老戰友Lawrence,
也許想起他堅持到最後換來是兩個死亡。但他不能改變什麼。
和平的徽章陪著他在前線。
後半段animal的出現是典型的好戰者,勢必會與joker有衝突,
每個大兵都可以代表一種對戰爭的思考。
每個人都有一絲的猶疑,關於戰爭、殺人或其他殘忍的事物,
這大概是人性裡最珍貴的部份,那是我們與生俱來對生命的真誠尊重,
那怕只有一剎那。
最終一群美國大兵追逐著的狙擊手,竟然只是越南的女孩子,
導演用這種強烈的性別印象,
,建構出非常荒謬的結論,隨著joker對她開槍,I wanna see it painted ,
painted, painted, painted black, yea.這終曲裡我們汲取不出任何的溫暖,
因為這正是戰爭最寫實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