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ce Sotrm冰風暴,這部1997年出品的電影、
李安在美國執導的第二部片,改編自Rick Moody的同名小說。
在理性與感性之後,李安繼續證明他是翻拍文學作品的不二人選。
可惜這部片知名度不高,在重看第三遍之後寫下這篇心得,
希望更多人有機會可以找來看看。
故事發生在1973年美國郊區兩個典型白人中產階級家庭間與家庭中的互動。
70年代對美國人來說是一個動盪迷惘的時刻:
50、60年代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社會漸漸產生過度物質化的省思;
1968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後的五年,人們剛從傷痛中走出來,
沒想到鼓吹人權平等的金恩博士遭刺殺,兩個月後,又發生羅伯甘迺迪暗殺事件;
而60年初期美國開始介入越戰,至此已引發各處反戰學運,甚至演變成流血衝突;
年輕人惶惶不安,許多人逃亡加拿大以免被徵召當兵;
到了1972年水門案爆發,大家看著尼克森總統公然說謊,
越戰仍舊是一場不知為何而來也不知何時結束的戰役,
美國人的核心價值觀、道德觀、中心思想等正一點一滴瓦解崩潰。
於是我們看到電影中兩對父母,他們身為大人但是已失去了方向,
家庭價值對他們來說是什麼?對錯是什麼?責任感、忠誠是什麼?
成人無法做好榜樣,因為他們已不知何為榜樣,更無暇顧及家中的孩子。
兒女們毫無頭緒,只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探索這個世界。
李安用他一貫冷靜的敘事方式,帶我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觀賞這齣無頭鬧劇。
故事在寧靜的北方小鎮慢慢展開,看似沒有太多情緒起伏與波濤洶湧,
但是這無聲的力量正一點一滴聚集,每一個角色都在面對他們自己內心的徬徨、
探索深處的疑問、逃避現實的議題、放任自己的狂想。
平緩的節奏宛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最終在冰風暴來襲的夜晚以悲劇收場。
整部片的色調很冷,小鎮的風雪氣候讓坐在螢幕前的我也覺得寒風陣陣,
而冷眼旁觀這一切,看著劇中兩個家庭靜靜地分崩離析,更是最尖銳刺骨的痛。
也許正因為是成長於台灣、受教於美國文化的李安,
才能站在圈外人的角度,以如此精準的力道殘酷地剖析那時代下的頹傾。
p.s. 除了三位當時已是大明星的Joan Allen、Kevin Kline、Sigourney Weaver之外,
還有怪怪少女Christina Ricci、還不是蜘蛛人的Tobey Maguire、
後來的佛羅多Elijah Wood、以及未來"前"阿湯嫂Katie Holmes,李安再度慧眼發威XD
p.p.s. 當年李安還趁勢帶著Sigourney回台參加第34屆金馬獎,
與張國榮搭配頒獎嘉賓頒發最佳女主角。那年入圍者為甜蜜蜜的張曼玉、
飛一般愛情小說的舒淇、食神的莫文蔚、國道封閉的伊能靜。
張曼玉以甜蜜蜜拿下第三座金馬獎女主角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