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3.12.06 02:54 pm
金馬獎落幕,導演李安認為台灣電影氣虛了一點,引發各界討論,文化部長龍應台提出台
灣電影產業「沃土計畫」,除了推動電影法修正草案,宣布成立國家電影中心,推動電影
素養教育進入校園,培養中學生欣賞電影的興趣,有機會接觸劇本、剪接、音效和混音等
電影相關產業,為下一個台灣電影時代打底。
龍應台上午邀媒體茶敘指出,台灣擁有充沛的創意,但電影是工業,需要整備環境,否則
就像麥子掉到石頭地上,長不出來。文化部將透過跨部會政策工具結合、電影法規翻新、
紀錄片培育與國家電影中心等多項政策,扶植電影產業與保存電影文化。
電影法規翻新
龍應台表示,雖然已解嚴超過20年,但現行電影法仍有許多管制條文,不符時代需求,文
化部推動電影法除舊,刪除24條牽涉意識形態與保守的風俗行為的條文,另設立電影基金
,透過募款與投資協助電影產業與修復老電影。行政院將舉行電影法審查會,通過後就能
送立法院審議。
因應電影事業發展與教育推廣,文化部參考法國作法成立國家電影中心。龍應台指出,現
有的電影資料館有40 名員工,未來擴大為電影中心後,除提高預算,員工將增加為104人
,除了電影文化館,還有研究、教育推廣、行政、數位匯流以及市場拓展等編制。
推國家電影中心
龍應台說,國家電影中心被喻為金鳳凰計畫,新北市有意透過OT方式興建電影中心,築巢
迎鳳,相關人員就會進駐。未來將與教育部與勞委會等合作,在各級學校推動電影與紀錄
片的美學素養課程,培育電影與紀錄片的各領域人才。
龍應台指出,紀錄片是社會的文明指標,她很樂見「拔一條河」和「看見台灣」擁有好的
票房,文化部推動的5年5億元紀錄片補助計畫,明年已編列5000萬元,每部補助金額上限
也將提高到500萬元,讓紀錄片成為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要亮點。
新聞網址:http://tinyurl.com/k2ng58a
個人讀書不多
但就是對龍應台有些反感
總覺得她說了一堆 可啥都沒改變
一堆表面工夫
對這計畫其實也很不樂見
影視產業的推動以個人淺見論
絕對不是讓國家發錢、廣佈計劃讓學生都去深入這方面的東西
其實說到底現在臺灣電影的困境也還不是這種態度跟方法搞壞的?
臺灣需要的不是錢、不是發展空間
大尾鱸鰻都可以搞到八千萬、臺灣人熱情到海角七號這種片就貢獻了八億票房
臺灣缺的其實是什麼?
對電影藝術的真實重視以及認知
無論是人民、政府或是財團
政府以輔導金這種垃圾制度
只會讓財團或是檯面上的人物有更多管道可以剝削
最起碼也要等拍出東西來了
用些客觀的評鑑制度處理
事先發錢就好像四處灑錢並期望撿到的人會拿去做好事
而深入校園這種神秘的概念就更可笑了
連講都懶
喜歡的人自己會去做
我們缺的是對那封閉產業的合理入口
傳播與保存其實絕不是由政府推動
而是需要有一股社會脈動去鼓動人
資料館其實需要的只是經費去精緻化目前的功能
保存、扶植、傳播這些都應該是、也只得是電影公司以產品、新作品去帶動的
老影片的保存、數位化必須要有後續的銷售管道
任何活動都必須要有經濟支援,並非只有電影
文化深度的回復以及推廣也需仰賴整個社會的文化尊嚴
可如果在臺灣人自己都已經遺忘、不在意自己過去的電影、歷史乃至於文化時
那麼修復也只是一代的徒勞,終將腐朽
花錢蓋中心也只是讓一部分有興趣的熱情人士或是產業中人享受到
一切就如同李安提過的類似概念
「問題不是出在『電影』,而是一個世代的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