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圖影版:http://ackaidsss.pixnet.net/blog/post/102120385
走出電影廳,她問交往後我有改變了什麼,突如其來的問題,有些錯愕,不知該如何回答
。「嘗試穿著你喜歡的風格。」答案似乎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滿意,嬉鬧般地搥打我的背,
尋求一絲絲認真態度的回應。
但實在是沒辦法,因為心情有點糟。
沉澱幾天後,依舊思索著這個問題,始終找不到一個很恰當的答案,似乎『改變』對我來
說不是那麼有必要,『反省』才是重點。
透過反省,
我領悟喜歡一個人不能單只有外表;
透過反省,
我找到如何去發揮屬於自己的優勢;
透過反省,
我領悟出兩人相處中需要更多耐性。
「因為妳,我變得更有自信。」這就是我的答案。
從小到大,童話故事的結局,總是都是告訴我們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灌
輸了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對於愛情的價值觀念,呈現出當今社會有許多人過度嚴苛去看待
自己的交友條件,刻意包裝之下,不願誠實面對自己,始終帶著『終究有一天,王子一定
會騎著白馬來迎接我』的夢幻願望。
曾經,我也是如此,就算自己再怎麼醜,還是希望可以和正妹做朋友。幸運地在某次追求
中,成功獲得班花的芳心,但『驕傲』只維持三個月。
除了外表和那甜美的笑容以外,找不到其它喜歡的理由,反觀面對許多在她背後的追求者
,我更感到自卑、更沒自信,漸漸地失去真實的自我,忘記如何去愛自己。
『如果你不能先愛自己,別人該如何去愛你?』
曾經聽一位女生這麼說:「帥氣的外表,可以讓我早上一睜開眼睛的時候,心情變得很愉
快。」 所以兩人在一起,為了只是起床那一刻有了好心情?
那其實貼張夢中情人的海報在牆上,會不會更有效率?
曾幾何時,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如此現實?
曾幾何時,
相愛的目只為了光鮮亮麗的外表?
曾幾何時,
戴著面具談戀愛是一場精彩的戲?
博取台下觀眾個個充滿羨慕的眼神,成為兩人共同奮鬥的目標。
戀愛,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觀眾?
劇情:3 演技:9 節奏:5 詮釋意境:7 影迷感動度:3 = 整體分數:5.4
電影放映結束,心情有些低落,以為有類似的親身體驗,可以對劇情更有感觸,但似乎台
灣電影終究擺脫不了偶像劇的商業元素。
開場用了極反差的角色定位,來突顯男女主角的差異性,導致過度講究包裝之下,卻忽略
近期國人對於國片的基本需求度,越能貼近現實生活的寫實劇情,才能讓觀眾更容易進入
電影劇情的最佳方法。
有的,就在菊湖傳說出現,也就是重頭戲開始之後,劇情呈現出年輕人的活潑與幽默,使
得心情變得很輕鬆,看得十分愉快,尤其是有幾幕更是逗著整場觀眾哈哈大笑。
直到敲鐘那一刻,聽著梁小琪勇於面對真實感情的天籟,把氣氛帶向最高潮的完美橋段,
我心中就此想著男女主角應該可以就這樣過著甜蜜的生活,而電影也差不多即將進入尾聲
。
但令人意外的是,電影並沒有這樣就此結束。
這個轉折,不單是畫蛇添足,更是變相欺騙了觀眾對於電影的感動,把那些不想吹毛求疵
追究的細節,給強迫一一挑起。層層被剝開。
最後用了一張簡單的『七年後』OK蹦,把已見骨的傷口,狠狠地貼上。
呆滯著坐在位子上,要不是手中握有票根,我還以為在看一部沒有廣告的偶像劇。
這不是一部我所熟悉的國片風格。
或許是導演是太想表達更多啟發,但卻忽略評估了觀眾的接受程度,電影上映還夾在眾人
廣泛推薦的《看見台灣》和《十二夜》,那演員都很賣力的《愛情無全順》,劇情是這樣
的編排風格,最後到底可以得到多少的掌聲?
『過多的口味摻雜在一起,再好喝的茶飲也終究會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