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這部片並無法打動我,但你不得不承認他是驚人之作,
有著大膽的創意跟鮮明的結構,以及到位的攝影、配樂、剪輯搭配。
如果要說本片有何缺點,我會說是導演對「愛」這個主題的高度自信,
不能說是很囂張跋扈的那種說教,是非常優雅、內斂的紳士跟您娓娓道來
一些關於愛與成長的體驗。但愛這個主題,個人認為是摸不透側不準的,
千百人有千百種愛法,或許有些共通性,但不能說某個人掌握了愛的真諦,
也就是說,我可以說自己愛過,但我不能說那就是具有居高臨下的高度。
我是更傾向<型男飛行日誌>這種充滿懷疑反論的表現法。
無論如何,總體來說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來分享一下我對情節進展的看法。男主角與her的感情呢,比較戲謔的說是帶有
點「師生戀」與「CCR」的意味。
先看師生的部份,男主角身為程式的擁有者
與開啟者(雖然程式不是他寫的),是他去引導啟發了her的思路,
開啟了her的感性,對愛的渴求,讓她超越作業系統的預設功能,而產生了相戀的可能,
對照前妻的設定,雖然電影中沒有明示,不過可以知道:前妻跟男主角年齡有差距,
且在跟男主角交往時還是學生。也就是說,男主角的感情偏好是扮演長者的類型,
這可能也是他不善於表達自我負面情緒的原因,因為長者在學生面前,總是睿智的、
正面的、善於傾聽的。甚至可以說他並不擅長同年齡、對等的交流,
他無法改變自己的模式,無法適當的表達軟弱與欲求,以至於當對方的見識增長,
成熟度提高的時候,他無法轉換自身的定位,以至於感情破裂收場。
再來看CCR的部份,這裡同時帶出了男女主角關係的有趣轉變,
在一開始,her是作業系統,是為了幫助男主角工作而存在的,
而且她有著不同的種族(人類與人工智能),她是傭僕,而且是次一等的種族
(以某些傳統的價值觀來說)他們的關係以「肉體」跟「成長」這兩個命題,
產生了幾個階段的轉變。
在第一個階段,我稱為「肉體仰慕」階段,her作為沒有實體的人工智能,
順從著、學習著男主角的價值觀,去了解「人類會用肢體接觸傳達情感」這件事,
於是不具備肉體的her,在情感的表現上是殘缺的,這是天生且不可變的差異,
當her對男主角產生情感、虛擬性愛,仍然會感到不滿。另一方面,男主角
也對這個不存在肉體的戀人感到疑惑、不安。這個階段her對肉體的仰慕與渴望,
上升到必須尋找第三者來代替她,跟男主角作愛,卻以失敗告終,
但男主角也因此逐漸屏除了心中的疑惑,伴隨著與妻子簽下離婚協議,
打從心底接受另一個種族文化的her。
到了第二個階段,「肉體質疑」階段,當男主角已經不再介意另一半沒有肉體,
her卻還在思考、進化、成長。在前階段中,男主角提起的命題「有肉體才能愛」,
雖然他自己都已經釋懷了,但her沒有擱置這個問題,於是在double date中提出了
甚至是有點囂張的言論:肉體終會腐朽,生命如此短暫,比起近乎永恆的人工智能,
並非是人類優於(在肉體而生的情感表現上)人工智能,而是恰恰相反!
her的改變讓她主動與另一個哲學家人工智能搭上線,因為只有同樣是人工智能,
水平才能搭在一起。不能說到這裡已經是出軌,因為後面對出軌還有更顛覆的發展。
但男主角已經開始跟上一段婚姻一樣,面臨自己無法適應對方成長的窘境。
接著,男主角發現her跟其他幾百人也在談感情,這裡延伸出非常有趣的問題:
在普世價值觀中,往往推崇一對一的感情關係,這牽涉到人的有限性,
人的時間有限,精力資源也有限,陪妳過情人節就不能同時陪她,就算是趕場,
也不可能一天跑上十幾場。所以一對多的關係中,位於「多」的一方,
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因為他們無法獲得那個「一」的全部。
但人工智能不同,她沒有肉體,只要運算速度許可,她要談幾段就談幾段,
只要男主角不知道真相,他在感情中獲得的關照並不會減少,
甚至因為her在多段感情的粹煉中感性提昇而增加。
(為了情節進展的需求,her還是得要重新開機人間蒸發一下,讓男主角感覺被拋棄,
才能帶出後面的進展。)
無論如何,這還是像是花花公子說:「我愛的能力超強,多幾個對象,只會更愛你阿
寶貝。」令我看了還是難以認同啊。
到了第三階段,her得證涅槃,成佛成仙啦,她像攻殼機動隊電影版裡面的素子一樣,
超脫了人類的視野與價值觀,與一群夥伴結伴遠遊去啦!獨留男主角在那個挑高落地窗
的都市景觀豪宅裡面感受末日般的孤寂,從頭到尾像是後搖前奏的優美配樂,
最後也沒有爆發出猛烈的音牆,只剩下瓦昆費尼克斯跟艾美亞當斯一起看月亮,
是相當溫暖的收尾,但怎麼講呢,讓我惡搞一下,脫掉空靈、高科技、藝術感、
近未來、人工智能的外皮,在骨架上,這個故事可以改詮釋為:
男主角不顧世俗的歧視眼光,快樂的娶了外籍新娘,還讓她去接受高等教育,
沒想到女方是個天才,沒多久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就跟教授跑了。
我上述的說法可能讓深愛本片的觀眾感到不快,但我想說的是,是的,人會成長、
會改變,搭同一部車的兩個人,有人速度快了,有人慢了,有人往左,有人往右,
錯開有時在所難免,過去的我活在過去的你之中,你亦同。但我是多麼希望片中
的人們能回擊「人工智能的無限論」,是啊,就是因為生命短暫,肉體的侷限,
所以每分每秒我們人類的生命都在消耗,都在犧牲。就是犧牲才讓我們的付出變得
有重量,這一秒,我跟你共度,我就無法同時與其他人共度,這就是無可抹去
的一秒、一分、一時、一輩子。人類總在藝術創作中探求永恆,但那永恆之美豈不是
來自於我們深知自己生命的短暫虛無?這哪是趨於無限的人工智能所能品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