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牢騷
是因為過去台灣的國片沉寂的時候
一些拍片的人都說 政府不保護 觀眾餵口被養大了 等等
然後什麼支持國片啦 搶救國片啦 愛台灣啦
拍片很辛苦啦 導演拿房子去借錢啦
講得好像國家和觀眾對不起這些電影人的苦心的感覺
這都是以前
而後來海角奇蹟出現後 嗯....破億好像變得很平常一樣
後來想想 當時會把海角說得很好 可能只是它比以前的國片好
是一種相對的進步 而不是本質上它有多好看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 片商似乎找到了一些召喚票房的手法
例如一些噱頭博版面 網路好評滿天飛 預告片弄得厲害一點
就跟投票一樣 就算被騙了 也無法回頭了
而且會繼續騙好幾次 而既得利益者還是固定那些人
那些人會把這些錢拿來投資在編劇上嗎?
不會 因為編劇相較於明星沒那麼重要 相較於行銷也沒那麼重要
所以有明星和行銷 這兩樣法寶就夠了
而電影最重要的根本 編劇就繼續走那幾條路線
所以....就這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