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osuke (冬天一樣要有活力!)》之銘言:
...(恕刪)
: 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電影最後一幕戲。莎希與薩提許坐在回印度飛機上,美麗的白人女空
: 服員用流利的英文詢問兩人是否需要讀報?薩提許要了紐約時報,莎希原本也想開口要紐
: 約時報,但她卻把話收回,改要了印度文的報紙。空服員對她說沒有印度文報紙,莎希就
: 放棄了讀報,最後則是薩提許意味深長地看著莎希。這段戲原本想表現,莎希決定回歸到
: 自己印度傳統女性的身分,因此讓薩提許尊敬她;導演跟編劇想表現莎希的選擇帶有正面
: 的積極性,卻反而強化了印度文化中的歧視。導演等於明擺著表示:「女人啊,選擇成為
: 傳統女性,才是一種真正值得男人尊敬的選擇!」雖然我不是女性主義者,但我對於這種
: 極端沙文主義的隱喻實在感到膽戰心驚──女性導演拍出來的女性主義電影,居然用如此
: 自我貶抑的方式收尾!而這段也意味著,莎希對英文的熱情完全停留於「用流利英文得到
: 家人尊重」的工具性動機,根本沒有提升到「英文是能替自己打開世界資訊之門的鑰匙」
: 的自我成長動機,層次極低。
...(恕刪)
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我想以我所理解的女性主義,來說說對結局不一樣的看法。
一個人所面臨的壓迫是非常多元的,就像David老師,他是一位生活於美國的白人男性,
從性別、種族的面向來看,他是處於強勢位置的,但因為同性戀的身份,他仍然會遭受
到不理解與歧視。而Shashi所面對的是來自於性別、種族、語言的壓迫,不能簡化成東
方文化就是歧視女性,而西方就是解放女性的這麼簡單。當鏡頭轉到紐約,法國廚師
Laurent出現時,若劇情的走向改成Shashi學會英文後決定待在美國,與法國廚師共譜
戀曲,從此幸福美滿的結局,這樣只是變成了西方什麼都好、自由主義有夠棒、找個白
人男性談戀愛就是人生勝利組,西方代表了進步與現代,而東方就是落後野蠻的,這種
充滿帝國凝視的電影,Shashi也只是從一個壓迫跳進另一個壓迫裡,而非真正找到自己
的主體性。
當看見不平等關係/婚姻中的受害者時,我們時常會充滿氣憤的譴責他們選擇原諒、選擇
留下的決定,卻忽略了他們在作出決定、協商的過程時,所展現出的能動性。所以最後
Shashi在飛機上本來反射性的想要New York Times,隨後改口詢問有沒有印度的報紙,
我覺得這無關乎尊重丈夫,也不是回歸做一個印度傳統婦女那麼簡單,而是彰顯她面對
強勢文化時,可以自信的做選擇了,她藉由學習英文的過程找到了自信及自愛,同時教
會家人尊重,她用行動實踐了女性主義的精神,讓自己的生命經驗和故事為人所見,她
仍然愛惜自己的丈夫、子女及文化,她作為一個主體,做出了選擇,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非從此當一個隨時烙英文、只看英文報紙、英文就是好棒棒的西方文化擁護者。
也許沒有平等的自由不能說是真自由,充滿性別不平等的文化仍是極應去批判及反抗的,
但面對不平等中被壓迫的個體時,就像English Vinglish揭示的,我們應該respect,而
不是judg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