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樂聲中午的KANO
先說廳很不錯、音效又讚、價格低廉(很便宜就買到套票+飲料+爆米花)
中午人不多,整個特大廳大概十來人
今天三小時KANO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特色有四:熱血、讚嘆、真實、日式
1. 熱血
個人很愛看棒球,但是對於KANO的重要雙元素:學生棒球 + 甲子園了解不多,但每年看黑
豹旗、甲子園新聞感覺可以體會那種數千學校要比拚出一個王者寶座的熱血情況,再加上
一個學生球員能打球的時間並不長,高一要讓給學長,高三又要給新人機會,所以每個人
總在有限的青春裡燃燒殆盡
KANO完全表達出學生棒球的這點精隨:學生平時中二中二,但是一旦有人出面凝聚向心力
,型塑一種目標、一種學生的生活方式,那種純淨的團結力量是很感人的,而KANO很成功
地將這個「熱血」的元素,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不是只有描寫在嘉農球員身上
2. 讚嘆
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個人只有滿滿的讚嘆,第一讚嘆馬志翔導演的功力,這部片一定要和
魏導的作品分開來談,因為馬導的風格和魏導其實完全不同,很容易當你期待某個地方有
一些魏德聖元素出現的時候,往往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期待。
第二我要讚嘆電影的場景/三妝/考究,嘉義稻田、水圳、嘉義的市街、練球的球場,演
員的衣服、髮型,不同族群的不同語言,可以感受到劇組對畫面的呈現非常執著,片中兩
個不同時代的不同海報,以及井然不同的生活氣氛,都從這些元素呈現出來,每個角色或
許戲份有別,但是每個角色不花費許多時間就呈現的活靈活現,各佔整部電影的一點份量
這也是因為考究、三妝突出的關係,看完直覺得何時國片有了這樣的功力?
3. 真實
所謂真實,就是這部電影重點完全不在所謂外人所給予的符號詮釋(也就是日前的什麼日
治/日殖/日語/台語這種爭辯)雖然稍微提了一點種族/人種的論點,但是他的重點是
真實地呈現出一個棒球隊/棒球比賽的樣子,對我這種看棒球電影主要是看美國好萊嗚出
品者的角度,這種棒球這件事情本身就佔了棒球電影超大一部分,卻能夠豪不冷場的電影
我真的是重未見過,導演功力又在此更進一步展現,想像你去看了一部長達三小時、很專
業的紀錄片,但卻高潮迭起不無聊,讓人正襟危坐的感覺
4. 日式
這部電影終究是非常日式,而非西洋式或甚至中國式/台式的電影,這是我跟一些日本電
影比較其觀影後氣氛的個人感覺,或許是片中主要演員將日式的含蓄帶入片中,所以我看
好這部片在日本有一定程度的成功
5. 總結
看完以後只能說,馬導、魏導和素人演員的表現實在太讓人驚訝,完全跳脫出既有棒球電
影的表現方式,轉而注重這個運動的本身、運動員和教練的心境與矛盾,這讓習慣於魔球
或是很多天使在球場飛的(不知道片名)這種西式棒球電影的本人,受到了一些些的後勁
衝擊,感嘆著:
原來棒球電影可以這樣拍! What a awesom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