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看預告片就足以讓人感動,果然甫上映即創票房佳績,
即使是鄉下的小小電影院亦是爆滿,從觀眾人潮可以感受到這股KANO炫風。
並不是說這部電影完美無缺,硬是要挑缺點,還是可以挑出不少,
雖然導演是馬志翔,但這還是一部典型很「魏德聖」的電影,
試圖描繪出臺灣這塊土地人情味,企圖道出一段豐富的臺灣故事,
但畢竟這是電影,不是連續劇,要說的故事太多了,不少情節便顯僅能呈現片段,
某些劇情支線無法完整呈現,讓人感到可惜,甚至思考是否有加入劇情的必要性,
因為要說的故事太多了,所以電影拉長到3小時,
但老實說,3小時還是無法把故事講得完整。
對於身為歷史愛好者+棒球迷+國片支持者的我來說,電影很棒,但3小時真的太長,
還是忍不住在電影後半段去上了廁所,也不知道到底錯過了哪一段,實在可惜啊!
先說了可惜之處,但我還是要強調,這部電影瑕不掩瑜!
看完之後值得回味,回味還會回甘!不少感觸湧上心頭。
我們可以看到沒有種族歧視的一支棒球隊,在這裡沒有族群,
只有共同為了夢想奮戰的隊友!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個體差異,人種與族群的分類都是人為的,
若是要在視角加入人種色彩,視野便會顯得狹隘!
我們可以看到一隻球隊從一勝未得,到進軍甲子園,
讓口號成為真實;讓嘲笑變成讚嘆!
我們可以透過這部電影品味棒球的熱血,一棒一棒串連、一球一球解決,
這是項特別的運動,講求的不只是進攻,而是強調團隊的防守!
在臺灣,會打棒球的球員是少數,但為棒球著迷的球迷卻是數量龐大!
可以探討的面向非常多,然而近期影評和觀後感充斥,
且怕不小心透露劇情影響還沒看電影的朋友,
所以我只想談預告片就看得到的嘉南大圳與八田與一的部份。
電影剛看完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八田與一真的有出場的必要嗎?
嘉南大圳於1930年完工,嘉農第一次進軍甲子園是1931年,
時間接近,但不見得要配合劇情硬湊在一起!
當然,可以猜測出製作團隊的想法,嘉農棒球隊內含嘉義和農業兩個元素,
所以放入嘉南大圳也算合理,但一開始總覺得可有可無。
在回味劇情,並查閱了相關資料後,想法有了改變,也可以了解製作團隊的想法。
個人在國中教臺灣史已屆四年,這段歷史大概講了十餘次,
但這段歷史在課本中僅短短數字,學生只需要背「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等八個字,
而我只是告訴學生嘉南大圳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水利設施,
頂多提到八田與一客死他鄉以及烏山頭水庫的雕像,
我和學生都無法想像嘉南大圳的重要性!
「嘉南大圳」只有四個字,但卻耗費了十年來興建,
十年的光陰可以讓一個嬰兒變成小學中年級的兒童啊~
透過電影情節的安排,可以去想像當年的情景,
這是當年全世界先進的水利設施之一,引進先進國家的新技術,並有創新的部份,
然而在嘉南大圳興建過程中,曾發生意外,造成傷亡,
其中1922年的意外,造成八十多名工程人員死亡,招致批評。
但,工程還是完成了!
灌溉農田約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水田面積增加三十倍,稻穫量成長三、四倍!
所以對於嘉農的孩子們而言,八田與一自然是值得敬重的人物,
對於農民而言,當嘉南大圳帶來豐沛的水源時,那樣的感動是想像得到的!
對於現在生活相對寬裕的現代人而言,過去本土的一切是很難想像的,
透過魏導、馬導的電影,我們可以一窺臺灣的過去,
去細細品味臺灣特有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