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ous (Eous )》之銘言:
: 嘉南大圳完工後,種米給日本人吃而非台灣人吃,是部分事實啦
: 但中間應該要有更精確的描述,以免誤導。
我把剛剛念到的康軒版教材打一次好了。(茶)
剛接收台灣的時候,日本統治台灣前期政策是「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進行工業化,簡單講就是缺米缺糧。
於是就積極改造台灣的農業生產環境與技術。
環境當然就是嘉南平原等地「風颱做大水,平常時欠水」的狀態,(KANO有演到)
所以把清領前期民間的水圳工程,跟清朝蓋一點點的建設統一規劃,
交由八田與一赴美學習,然後蓋出烏山頭水庫跟嘉南大圳。
我相信八田與一先生很愛台灣,
但我更相信沒有日本人對於台灣農業的野心慾望,是不會給八田與一先生這種機會的。
證明?日本人不喜歡在來米,所以在台灣設立農業試驗場培植出蓬萊米啊。
蓬萊米可是大量輸出日本的阿。
事實上是日本人覺得「台灣任何的東西都是他們的」。(賽德克有演到)
後來二次世界大戰開啟,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野心顯露,
他們有所謂的南進政策,將經濟政策調整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所以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工,也是亞洲區最大的發電廠。
一切都是政策的影響。
日本統治下有好警察也有壞警察,有好商人也有壞商人,
讀一桿稱仔你會覺得日本警察壞得要死,
但是也有一位年高九十的作家(忘了誰)說他小時候在商店街買賣時受過日本警察的幫助,
而且人家也是乖乖掏錢買東西的阿。
楊逵的送報伕也是描寫「在日本」貧窮階級的不堪生活,不論是臺人還是日人。
某些程度下我還比較相信楊逵批判的是資本主義。
Anyway,就像有大大說霧社事件跟KANO也才差一年。
(日本的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大稻埕的蔣渭水先生也差不多這個時期啊)
一定有認同、有抗拒、有遲疑、有默默接受.......,
只是端賴於你從哪個角度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