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末日哲學家 After The Dark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16:41:49
末日哲學家:血淚交織的春風化雨
本片片名很多,英文片名曾是 The Philosophers 後來則是 After The Dark ,中文片名
也有《末日哲學家》與《末日公投》兩種翻譯。看過預告片的,應該都會留下震撼的印象
:在南亞神廟與蒼茫火山,老師帶著一班學生面臨世界末日生死存亡的抉擇,展開血淋淋
的自相殘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Wa2BIc1_8
還好,本片儘管有這許多暴力與末世鏡頭,其實都是幻想的,整個實際故事只是雅加達的
一個國際菁英高中的最後一堂哲學課,只是讓課程的討論幻化成震撼的實際影像而已,最
終沒有人死傷,只有一場和平的哲學思辨而已。
哲學,是本片表面的主題,但這哲學非常簡單淺顯,懂哲學的不用過度期待,不懂哲學的
也不用望之卻步。背後更令人省思的主題則是教育與規訓,藉著這個國際菁英高中的課堂
場景,呈現年輕心靈擊倒師長父權、掙脫枷鎖取得獨立、再和師長父權和解的成長故事。
在血淋淋的衝突表象下,這也可以是一場「春風化雨」的溫情故事。
引言:哲學矛盾
本片若要說哲學家、哲學課,其實只是非常浮淺非常通俗的哲學而已,並不需要多讀過什
麼哲學知識,只是要回答幾個通俗問題;真正讀過哲學的人恐怕早就一層一層討論這些問
題不知多少次了,不過沒關係,這只是一個高中畢業少年的小小哲學討論,任何沒有讀過
一丁點哲學的觀眾,都可以參與。課堂一開始,就帶入了幾個看似隨機引出的老梗哲學問
題,或多或少都反應在後來的三場思維實驗:
(1) 無限猴子定理 Infinite monkey theorem:給一隻不識字猴子無限時間亂打鍵盤,總
有一天可以打出一齣莎士比亞,無限時間的隨機運作下任何事都有可能。
(2) 失控電車問題 Trolly problem :一輛失控電車會壓死五人,你轉個軌就會只壓死一
人,轉不轉呢?這往往掀起功利主義看人命與決策的道德問題。
(3) 無知是福悖論 Ignorant bliss paradox :朋友在你緊急時能不能伸出援手?你沒測
試就不知道,你測試了反而要扛著失望的包袱面對變調的友情。
老師在最後一堂課帶領的最終思維實驗,也是個老梗:核戰爆發世界末日了,全班加老師
21 個人只有 10 人可以躲進地下碉堡一年再出來,肩負人類存續繁衍的任務,那麼要投
票選出哪十個人進入呢?
這個思維實驗做了三次,還都選擇了非常具有異國風情的美景來讓核爆登場,第一次選了
印尼東爪哇 Prambanan 神廟、第二次選了中爪哇 Mount Bromo 火山、第三次選了蘇門達
臘 Belitung 小島,都是印尼的絕美奇景。毫無意外地,這個可能很多人都做過的小思維
實驗,就導向了人性與工具性的辯論。
議題一:人性與工具性
第一次實驗:學生們不出所料地純看專業選人,都是科學、建設、農業、醫療、法律這些
硬專業被選進入,其他商業、文學、藝術等都被排除。只有一個神祕的:老師是鬼牌,專
業保持神祕。最後才發現老師這鬼牌是致命王牌,不讓老師進入地下碉堡,大家就只有在
碉堡裡慢慢等死。
第二次實驗:除了專業之外,還看了些人在專業背後的故事,同性戀、患病者、得癌症者
、不孕者等等都被排擠,除了專業還加上疾病與性別歧視的問題,也再次提醒我們歧視與
功利主義其實密不可分,同樣把人當工具而不當自身有絕對價值的個人生命。這次更殘酷
的是,非常著重女性的生育功能,不但男男女女要勉強配對,甚至老師還以人類存續之名
強迫雜交。碰觸到了愛與性這個當代人最在意的私密角落,這個泯滅人性的功利主義更加
赤裸裸又血淋淋。而且再一次,只要事情發展不順老師的意、老師的邏輯被辯倒,就再次
亮出老師的祕密武器,讓大家全死。
第三次實驗:最後一次,是學生的逆襲,這回捨棄了集體票選,改由學生們公認最具人道
關懷也最有洞察力的女主角 Petra一人決定,完全超出老師的邏輯,全部選擇了看似最無
用與最邊緣的人進入,甚至彼此犧牲相讓,最後一群懂得生活、藝術、文學、娛樂的人們
在地下碉堡度過了滋養心靈的平靜時光,一起面帶笑容欣然迎接死亡;而另一半沒能進入
碉堡的人們,也帶著無畏自信在邊緣荒島找到了他們的世外桃源。雖然最終全死,但全體
留下了人性,努力實踐了生命品質,死得其所。這個完全另類的解法讓老師完全無法接受
,不願承認這是哲學,但再也無法用他的「哲學」主導學生們的自由思考。
關於人的價值之辯論,與人的工具性思考之盲點,這都還是哲學問題,也都還是絕大多數
觀眾在觀影時仍停留糾結的表面問題,甚至不論中文世界還是英語世界的影評也都聚焦在
這上面辯證來辯證去,然後再來批評這部片的哲學探索膚淺老套。然而,儘管「哲學」這
東西聽起來好厲害有深度,我卻覺得在本片只是表面而已;如果只停留在加入學生與老師
的簡單哲學辯論,其實恐怕自己也不免陷入了這個辯論框架的陷阱中。
我看本片看得最過癮的課題,其實是教育,尤其是套進自己在台灣所受的填鴨教育脈絡下
,看起來更加震撼,包括更大的升學主義、文憑主義、弱肉強食。
議題二:教育的陷阱
本片最創新(要說真正首開先例當然說不上,不過表現強烈而精采)的電影表現手法,是
讓簡單一節在教室裡的 21 人對話辯論戲碼,可以脫離現實進入模擬世界,同一句話可以
前半句在現實課堂、後半句馬上切換到末日核爆。一開始看預告片時我還以為真的是一部
致命的年輕學生大逃殺電影,還好這些恐怖場景都只是課堂的口頭演練而已,讓人在看到
各種不忍卒睹的死亡與暴力鏡頭時,都可以鬆一口氣,畢竟都只是幻想嘛。
不過可怕的是,這個幻想影射回現實課堂中,竟如此真實地指涉平日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
教育迷思,發生在課堂裡時我們只知道生悶氣卻渾然不覺其恐怖,但本片真實地告訴我們
,許許多多教育的陷阱,就像末日的弱肉強食一樣可怕:
1. 專業迷思:有用的硬科學存活、無用的人文藝術去死,這和我們升學主義教育中音樂
美術拿來上數學英文是一樣的功利主義,和我們對理工與「三師」等專業無盡崇拜、
卻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貢獻嗤之以鼻,一模一樣;有人以為今天這個社會早就看破了這
個迷思,但其實就連在這小小 PTT上都處處充滿了這種功利主義的專業歧視。
2. 人類存續前提:專業迷思其實都基於思維實驗設計中的前提任務 - 人類存續,這就
直接把眼前的 21 個個人生命全部抹殺了,讓他們成為 21 個人類文明大計劃的有效
率執行者而已,直接否定人身為人與生俱來的價值,終極地將個人工具化作為大使命
中的小螞蟻。這和現行台灣教育訴求「培養企業能用的人」、「學藝術能吃飯嗎」、
「工程師才是台灣需要的」等邏輯完全相同。
3. 十人限制:世界末日只能容納少數人活下來的故事設定,就是紅海思維,就是弱肉強
食的世界觀,假設適者生存不適淘汰,要學生踩在別人頭上競爭求存,尤其在這個菁
英中的菁英學校,老師開頭就開宗明義講了「世上大多數人只是庸庸碌碌浪費澱粉而
已,還好你們不是這些大多數人」。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創造出的「菁英」,何嘗不
是把全世界踩在腳下成就自我的神話階級?
4. 互評機制:現在許多大學甚至高中課程的分組報告或團體作業,都採用這種外表民主
內裡充滿惡意的不負責任評分機制,讓學生們表面花言巧語瞎掰一堆自以為是的理由
,實質在下面靠私交靠喜好靠歧視給分,不但給學生另開一扇霸凌之門,也挑撥學生
互相揭穿彼此根本不用揭穿的黑暗面,然後美其名為「讓學生提早見識社會」。
5. 老師開槍:本片最戲劇化場景就是那個代表詩人的學生,他只要一說出「我是詩人」
四字,老師二話不說就是一槍。沒用的人,就是沒用的學生,想都不用想就要直接淘
汰的,這是極致的功利主義。這點非常似曾相識,由台灣過去的資優班與放牛班設計
、到現在的獨尊大學貶低技職政策都可以看出。你我許許多多人在求學的過程中,都
曾經是老師的棄子,甚至被放棄了都沒有膽子吭一聲。
6. 老師的鬼牌 Wild Card:老師擁有隨性的生殺大權,擁有學生所不知道的祕密武器,
擁有制定與改變遊戲規則的終極權力,擁有最終決定一切命運的關鍵密碼;「鬼牌」
就是神的偽裝,老師就是神,不容學生質疑;第一次質疑,就是你們自己找死;第二
次不質疑了卻倔將不聽老師的話,就由老師親手讓你們全死。反應在現實,就是老師
給分的生殺大權:報告要過論文要過分數要 B+ 以上才能申請好大學,就是老師我的
終極武器,就算被學生挑戰甚至被學生辯倒,整死學生就像捏死螞蟻一樣簡單。
以上這些本片的思維實驗指涉教育現象的隱喻,通通都是老生常談,不用看這麼一部電影
大家早就都知道了,不過本片震撼之處就在於:用世界末日的殘酷直指教育的血腥,菁英
老師輕描淡寫地排除學生,就如把學生推入世界末日般驚悚;菁英老師被質疑就隨性殺人
,就如隨性用分數定人生死般地致命。
議題三:少年成長的第一課
儘管在前兩次思維實驗中,老師都贏了,學生都死定了,但在第三次思維實驗中學生根本
地放棄了功利主義專業、人類存續任務、弱肉強食的十人限制、甚至暗潮洶湧挑撥離間的
互評機制,完全無畏老師無盡的扣分與槍口威脅,走出老師的菁英邏輯完全想像不到的路
子,甚至完全放棄生存,轉而追求末日的生命品質,最後帶著滿足笑容一起死去。徹底跳
出了老師的遊戲規則與菁英思考。
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就是學夠了基礎知識後,開始打破老師的教條、打破既有知識的框架
,不論是要像女主角一樣在正規戰場以所學知識正面迎擊,還是要像小配角「薯條哥」一
樣用促狹的惡搞側面拆解,都好。高中畢業要上大學了,過往跟著老師學習跟著老師思考
照著老師規則走的學生們,終於要跨過這個令人猶豫又徬徨的一關,挑戰了權威,才能開
始無畏無限獨立思考的新人生。
現實中若有一群國際菁英少年,我不確定他們是不是有本事做到這一點,抑或他們的修為
差不多就是本片少年學生們這種等級,因為「菁英少年」這個階層本身就或多或少是被保
守大人創造出來、餵養出來的,要挑戰將他們拱為菁英的既有結構,對他們來說未必是容
易的事。
不過我相信,在西方與世界各地許多較開明的學校,自小的基礎生活哲學訓練恐怕可以讓
學生在高中畢業前就已經跨越這一關。至於對我們一直被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壓抑、從來
不被鼓勵思辨也不被鼓勵探索自己的台灣中學生(僅概述廣泛現象,並不排斥有許多例外
的存在)來說,倒是個鋪梗夠簡單、劇情也夠衝撞的入門電影。
而電影最後,鏡頭倏地由老師對學生的貓捉老鼠實驗遊戲,轉向由女主角的眼睛來觀看老
師了。這個最後一課,對許多學生來說是個討厭的、無聊的、惡意的最後一課,與老師的
最後一天見面,許許多多人帶著鄙夷不屑的眼光冷冷地向他說再見。這時突然覺得老師很
可憐,設定嚴苛遊戲規則的老師,自己反而是這個嚴苛體制下唯一逃不出去的受害者。
議題四:老師成長的最後一課
由女主角 Petra溫情的眼光重新看一次老師,其實老師冷酷的外表下非常脆弱。一方面老
師有對學生未來成就的菁英執著,儘管希望學生獨立思考卻又不忍見到學生誤入歧途,這
是屬於許許多多老師的恨鐵不成鋼。但反過來想想:學生走的其他道路為什麼就是歧途?
學生為何一定要成為老師眼中的鋼?就像台灣升學主義中許多老師為學生不夠用功、成績
不夠、考不上好學校而扼腕,一模一樣,最終只是老師自己跨不去的心理難關。老師的成
功過去只是代表他在這個殘酷升學遊戲中勝利了,但他從來沒有掙脫過這個遊戲的無盡枷
鎖。
另一方面,老師與女主角 Petra的師生戀在最後終於帶出,儘管這種劇情有點灑狗血,但
也帶出了「恨鐵不成鋼」這個情感的極致:「妳是最棒的好學生,妳怎麼可以跟那個功課
爛又遲到的壞學生在一起?只有我能匹配妳呀!」反應在現實世界,就是許多對子女戀情
橫加阻撓的父母、或是三令五申禁止學生談戀愛的老師,總是說「他配不上你」或「別談
戀愛荒廢了課業」,其實都只是父母老師自己心中無法脫離那個菁英想像的枷鎖而已。
當然,父母老師都還是愛學生的。知道得意門生 Petra還是堅定地走向自己不認可的道路
、也還是要繼續和壞學生在一起時,只嘆了口氣,給她一個親切的笑容,噓寒問暖叮嚀一
番,也給了自己不看好的小情侶一個祝福。最後還是心靈自由的年輕學生 Petra更為大器
,不管老師表現得如何專斷暴虐,她看得到老師的愛心也能心懷感謝給予老師一吻 - 不
倫師生戀是有點灑狗血,不過這一吻代表的只是「不論如何,謝謝老師」。
嚴師總是嘴硬的,當女學生氣憤地告訴老師「我不想帶著對你的負面回憶畢業」時,老師
居然冷酷地答道「我才不管你對我有什麼回憶,我只要你學習思考」。本片最後一幕,是
學年結束人去樓空的校舍,只剩老師孤獨的身影,還莫名其妙地給了老師兩種版本的結局
:一個是舉槍自殺,一個是回想 Petra 的溫柔笑容。
這是年復一年送走一批批學生的老師之落寞:我自詡作育英才、我自詡春風化雨,卻徒勞
一場,不但沒把學生教成理想的「菁英」,還惹得學生厭惡鄙棄拂袖而去。不過到頭來,
這樣殘酷的鐵血教育仍然幫助了學生懂得抵抗權威,這是掙脫枷鎖獨立思考的成長;而表
面鄙棄老師離去的學生,也會帶著點滴感念,微笑在心頭。
作者: goldberg123 (SmallHanWinchest)   2014-03-24 16:56:00
這部好看耶,有玩桌遊的感覺
作者: hydeeric2002 (大頭)   2014-03-24 17:53:00
我覺得不好看,後面跟本是看誰嘴砲誰就贏...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4 18:10:00
蠻吸引人的
作者: jetalpha (月迷風影)   2014-03-24 18:21:00
感謝分享
作者: vidoci   2014-03-24 19:00:00
後面確實差了 這是合作不和諧的自然結果
作者: Niown (Niown)   2014-03-24 20:48:00
老師的角色很矛盾,最有邏輯的人卻是生存者中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1:20:00
我沒覺得老師矛盾耶,因為我壓根不覺得他照邏輯辦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1:21:00
他只是玩邏輯給學生出難題罷了
作者: goodevening (小瑋柏)   2014-03-24 21:49:00
電影不好看,但是原po寫的很好
作者: kc001234 (嗨)   2014-03-24 22:09:00
電影爛尾無誤
作者: angellll (長尾巴的天使)   2014-03-24 23:20:00
演電影演爽的而已 美國的國難計畫優先保障的人員就是老師一開始的人選XD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3:56:00
本片就是拍給樓上你看的呀 :)
作者: iceskycoldly (快快樂樂瘋下去)   2014-03-25 00:31:00
後半的力道的確沒有前半強 但有些畫面手法還不錯整體來說還滿喜歡這部的! 可以推薦一下!
作者: a5378623 (黑雲)   2014-03-25 03:21:00
超爛,後段處裡根本只是嘴砲
作者: kelsey0429   2014-03-25 11:03:00
被寫到好想看這部片!原po文章寫很好!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5 11:27:00
敬佩樓上不怕雷文!本片的確值得一看,儘管許多演技與劇情細節未盡完美,只要帶著自由的想像力,也可以盡情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5 11:28:00
欣賞它並接受它的啟發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6 09:33:00
一開始就覺得很爛了= =搞什麼有十個角色根本插花的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6 09:34:00
完全沒有任何鋪陳掙扎就掛了 這樣很哲學嗎?說錯是11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6 11:41:00
如果還把本片的重點放在哲學,那也許就被本片唬弄了。
作者: wavek (狗貓貓 m(OvO)m)   2014-03-27 17:37:00
太過於著重哲學會覺得是滿爛的片 很多地方都很牽強
作者: ymj1123 (YMJ)   2014-03-28 17:40:00
電影整體還算好看,但爛尾無誤XDD 爛到都想想翻桌惹~~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9 03:27:00
我只能說:結尾回到老師身上,不是大家所期待的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29:00
結局部分應該是有三個版本才對?1. 吃三明治、2. 自殺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0:00
、3. 回想女主角,似乎是為了對應三次實驗?但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涵意就是……。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3:00
這部我是覺得超難看,或許哲學不是重點,但既然實驗以此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8:00
為名,那就算沒有很深刻的內涵,但至少別讓他失去初衷。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9:00
問題三次實驗除了選人部分有其用意外,後面的生活都太過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1:00
於腦補,特別是第3次部分,防偷槍耍心機那邊實在挺可笑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4:00
的,這根本是在玩TRPG跑團吧……。對照後面Chips講一王六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6:00
后,為了自肥就隨便掰了三個死法將其他男性賜死,以便假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2:00
想可成立,實在挺諷刺的。比起為了大義(人類存亡)進行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5:00
NO SENSE實驗,僅為個人慾望而進行的構想,邏輯完整性還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6:00
比較強,更突顯了這片的失敗之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