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看鬼片的,看本片純粹是為了兩大女主角。美國方面有《 2004 星際大爭霸》的「史巴克」Katee Sackhoff,英國方面有 Dr. Who 連三年的女主角 Karen Gillan。將近 35 歲的 Katee 在本片已經呈現一點中年熟女的服裝與皺紋,年方 26 的 Karen 則青春正盛不但有完美身材還有古典面容(要看她的古典美,首推《征服曼哈頓》We'll Take Manhattan,現代美可以看 Not Another Happy Ending)。
https://georgespigot.files.wordpress.com/2012/03/battlestar-galactica-10.jpg
http://i2.cdnds.net/12/02/618x567/1109079-high_res-well-take-manhattan.jpg
http://celebmafia.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karen-gillan-not-another-happy-ending-movie-photos-2014-_1.jpg
本片我最喜歡看 Karen的一頭紅髮、纖細又有彈性的身材、穿件簡單的牛仔褲與 T-shirt就很性感,還總是擺著一張不服輸的倔將臉龐微微憋嘴... 專心看美女,是我觀賞本片克服恐懼的好方法 XD。 Karen 最性感的一幕居然是吃蘋果!本來就紅艷的嘴唇突然間變成一張血盆大口,不可置信的一雙眼睛,滿臉比痛楚還要強烈的錯愕... 雖然這幕很驚悚,但真是驚悚得太性感了~
http://i.dailymail.co.uk/i/pix/2014/01/24/article-2545277-1AEC252D00000578-341_634x322.jpg
這個驚悚真是扣人心弦的驚悚,而且平凡得令人感到似曾相識。平常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小動作我們都沒什麼特別注意,但有時候就硬是會在這種平凡瑣事當中被「鬼遮眼」。以我自己來說,小時候最常發生的「鬼遮眼」就是檢查考卷,從頭到尾一提提檢查了五六遍了,每一次驗算都對呀,但是考卷改完發回來就硬是會有一兩題錯,而且是經過五六遍驗算都驗算錯,甚至回頭翻計算紙還發現每次錯的答案都一樣!
長大後這類事情更常發生,要打給客戶的電話、要記得繳的費用、回家路上要記得買的東西,總是在事前就一步步沙盤推演,但執行時就是會出錯,總是覺得「奇怪,我明明已經打了/繳了/買了呀,我記得一清二楚」,但拿出通話記錄/收據/發票來驗證,就發現明明沒有,更發現自己腦中栩栩如生的印象完全是「鬼遮眼」,令人對自己的意識都失去信心了。
我並不知道鬼片這個類型有什麼發展,也看見很多網友說這部「不是鬼片,更像驚悚」。看完後,覺得這片相當符合我心目中的鬼神之說,鬼只是個虛幻的精神力量,它不會用物理手段改變實質世界,當然更不會直接傷人吃人,但它會在精神的領域挑戰人心,心弱者很快就撤守,心強者才有本事與其周旋。鏡子唯一的武器,就是 undermining(這也是現實世界中許多人搬弄是非借刀殺人的致命武器)。
因此,相較於許多其他鬼片或鬼故事喜歡用「攝影機拍到」「相機拍到」但「人看不到」的老梗手法,我向來不是很有感覺。本片剛好相反,攝影機攝不到、照相機照不到,人也摸不到,但人眼睛(其實是腦中)看得到,完全是心理作用,只是心理作用的威脅一點都不遜於物理傷害。
本片的這面鬼鏡,的確紮紮實實地全部靠玩弄人心製造災難,所有傷害都是假手他人,甚至女主角一直堅信的「鏡子吃狗」,恐怕也只是鏡子玩弄人心讓人自己把狗放走而已(唯有對植物的描述不如我所想像的,彷彿鏡子可以直接吸收植物的水份養分)。
鬼鏡一句台詞一個動作都沒有,但它就像本片的主角之一,很有個性卻又讓我們無法捉摸。鬼鏡真的想要殺人或以殺人為樂嗎?好像也未必,姊弟倆的爸媽買鏡子回家時,也相安無事地過了一陣子呀,只是偶爾會出現些讓人「眼睛一花」的小靈異而已,擦擦眼睛再看一眼就沒事了,無傷大雅。
但當一個家庭出點小小的心理摩擦,小小的精神崩潰,這個鏡子就會乘虛而入,慢慢把這個崩潰給無限放大。譬如,爸爸有他的生活焦慮與咬指甲習慣,鏡子就把這焦慮與習慣放大,慢慢讓爸爸搞得自己滿手都是血。光看本片不太容易判斷這個鏡子有沒有純粹的惡意,我覺得是沒有,當鏡子前面的人沒有侵犯鏡子時,它都只是玩玩而已,譬如和女主角在拍賣會場玩玩白布下的雕像遊戲;燈暗時,鏡子會讓以前的鏡子主人蒼白身影出來走動,要說這是嚇人,也不一定,也說不定只是讓長住鏡子裡的他們出來散散步透透氣而已。
而隨著這家庭的心理摩擦漸漸擴大,我們會發現每個人本來只限在自己心中的糾結,會慢慢表露出來傷害其他人。這一家誰都不舒服,父母間有很多不理解不體諒,父親覺得不夠自由揮灑,母親覺得父親不夠愛家顧家,姊姊則因父母心情不好遷怒小孩而忿忿不平... 這些事情在許多家庭都很耳熟能詳,本片的鏡子只是告訴我們:如果任這些小摩擦小糾結無限放大,就是自我毀滅的大災難。
大家都不舒服,卻不能自己化解,而一定要找些機會出來用言語酸人削人,爸爸擺高姿態無來由責怪兒女,媽媽硬是要在兒女面前取笑爸爸咬指甲,女兒也不甘示弱要含沙射影暗示爸爸外遇給媽媽聽。這些事情在本片拍得彷彿有鏡子在搬弄是非,但何嘗不會是這些家人之間互相遷怒的小小劣根性?他們本來就會為了雞毛蒜皮小事搞壞心情,一股怨氣沒處發就互相傷害;鏡子,只不過是在旁邊推波助瀾罷了,你們喜歡互相傷害,我就跟你們一起玩玩。
互相傷害慢慢玩大了,終於惹得媽媽要遷怒鏡子,受到威脅的鏡子突然間也暴怒了,一改本來小小推波助瀾的遊戲風格,瞬間給媽媽下一劑大猛藥。本片主角畢竟是姊弟,而沒有拍出媽媽看見的幻影是什麼,說不定她眼中的小姊弟是要來傷害孩子的壞人?無論如何一定很恐怖,儘管是虛幻的恐怖,媽媽脆弱的心還是瞬間失守。
本片的鬼,畢竟還是沒有物理的超能力,儘管把媽媽搞得像被「附身」一樣,其實媽媽仍然只是個看見幻象的平凡人,很快就被爸爸制服了,但這麼激烈對爸爸來說絕對也是個創傷。爸爸倒是陰陽怪氣地維持了好一陣子表面和平,他都沒有暴氣,只是一直喃喃自語: "It's on my list"。對照著十年後姊弟對付鏡子時面對的虛虛實實來看,我們也可以想像這時心理充滿糾結衝突的爸爸,眼前看見了多少虛實不分的幻象,他恐怕也在一直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要淡定」,就像十年後的姊姊一樣。
十年後的姊弟線中,已經不見十年前的家庭內部衝突,新的心理糾結是姊姊的偏執與弟弟的逃避。姊姊與弟弟是兩個極端,姊姊不惜放棄已經風平浪靜的好生活,一定要打起堅強身軀掀開舊日傷疤正面迎擊;弟弟則帶著逃避主義,不願面對回憶,可以用各種外人灌輸的教條故做什麼都沒發生。
表面上看起來是姐姐堅強弟弟懦弱,但姊姊的堅強也並不是真正的堅定冷靜,而更有滿心憤怒強自抑制的強迫症,更充滿為了達成目標不計一切代價的偏執。看姊姊像個女戰士般把花盆一腳踢破,就看得出來姊姊這顆心也做不到心如止水的清明,反而充滿稜角可以讓鏡子上下其手:妳充滿憤怒喜歡硬碰硬迎接挑戰,那就來用激烈的,給妳一隻驚悚殭屍來到眼前,給妳自己盛怒下踢破的花盆碎片,自有精采好戲。
表面看起來懦弱的弟弟,他也沒有真正看淡這一切而能放下往日傷痛轉頭就走,如果能不計前嫌轉頭就走迎向美好未來,弟弟當然也可以重拾光明人生。但弟弟不是個淡定放下的人,他只是害怕而逃避,恐懼並沒有被克服而只是被遮蓋。這樣的人在面對挑戰與困難時,不免落入投機的陷阱,看起來好可怕就躲開,看起來有機可乘就大膽冒進。本來堅持忘記鏡子離開就好的弟弟,看到有機可乘能打碎鏡子時,還是投機地準備動手,這就是弟弟心志的撤守,也成為鏡子可以玩弄的弱點。
本片用十年前的小男孩小女孩,搭配十年後的大男孩大女孩交錯演出,非常巧妙,虛虛實實,隱然有強烈的命運暗示,但又說得不是那麼斬釘截鐵而保留懸疑的模糊。這種「似曾相識」的手法,直指主角姊弟兩的心魔,他們要克服或要逃避的就是那個童年創傷,而幾乎像是宿命一般,長大後自以為萬全準備的他們,仍然在一幕幕似曾相識的場景中,精準重複這個十年前的夢魘。
這麼多代主人了,要傷害鏡子,怎麼樣也傷不到,最後的大絕只有一招:玉石俱焚。十年前,爸爸幫孩子向自己開了槍,才犧牲自己給鏡子打出第一道裂痕,在這時,爸爸眼中看到的是什麼呢?我們不知道,但也許可以參考十年後姊姊死去前看見的:
懷念的媽媽在鏡子裡,給自己溫柔的擁抱,這是姐姐壓抑十年不願回首但其實朝思暮想的母愛,姊姊可以理智地知道這不是真的,但她決定撤守自己的理智前去擁抱了,雖然是死路一條,但能解開心理的結而面露許久不見的笑容。看看十年前的爸爸,也是終於露出苦澀但欣慰的溫柔笑容,毫無畏懼地幫兒子開這一槍。就算這些挑戰鏡子的人都死了,好歹他們心理有解脫,也算死得其所,也只有這超然的解脫,可以終於超越鏡子搬弄人心的老謀深算,給完美的鏡子畫上一道傷痕。
《鬼遮眼》,雖然是部鬼片,其實只是誇張化的家庭隱喻。家人間有摩擦、有衝突,健康強壯的家庭能以愛與溝通化解一切,虛弱的家庭卻會在小小勾心鬥角中互相傷害,不可自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與挑戰,健康強壯的心靈可以不疾不徐冷靜正氣地面對,虛弱的心靈卻會流於偏執暴躁,最終鑄下大錯;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阨,健康強壯的心靈可以淡然放下不纓其鋒,虛弱的心靈卻會流於觀望投機,永遠超脫不了自己的心魔與惡念。
甚至,我一直都還不肯定這面鏡子真的是壞人,也不肯定這些像殭屍一樣的前任主人們對新主人有惡意。如果某一任主人能善待鏡子,把它當一家人,有什麼摩擦與衝突都好好溫和處理細心呵護,鏡子是否就像個家人一樣可以相親相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