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推文反應搜尋不到KANO,所以我把原文原封不動重貼,原文刪除)
潘小濤:KANO的台灣本土意識
現在才談已上畫好一段時的台灣電影《KANO》,
似乎有點過時了,而人人叫好的電影,很難有甚麼新視野新觀點。
不過,坐在戲院欣賞此片時,不僅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還思潮起伏,想到很多東西,很想記錄下來,跟聽眾分享。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就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所農業學校嘉義農校KANO,
有一隊名不經傳、未嘗一勝的棒球隊,接受一名日藉教練的魔鬼訓練一年後,
脫胎換骨,獲得全島中學棒球賽的冠軍,獲得進軍甲子園,
即日本全國中學棒球大賽的資格,
最後更打入決賽。這是很熟悉的勵志青春片故事,期間的主角經過受傷、失戀等挫折,
球隊因主力球員被迫離隊、缺乏資金等險些分崩析離,
但球員以驚人的意志和毅力,一一克服這些難關,
在甲子園一鳴驚人。這種不屈不撓追求目標的精神,
在《阿甘正傳》、《暴雨驕陽》等大片中,屢見不鮮。
台灣電影,特別是魏德聖的電影,不僅很恢宏,這不僅體現在場面及鏡頭的運用,
也融入很多普世價值元素,視野很寬闊,也很有歷史感。與此同時,
又很有日本電影的細膩感,鏡頭裡的田園風光更是非常動人。
不過,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應該不會受歡迎,它不僅一改過去日本殖民者的猙獰面目,
甚至改寫了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更隱藏?濃濃的台灣本土意識。
日本人興建的當時亞洲最大的嘉南大壩,為嘉義地區的農業帶來珍貴的水源;
甲子園決賽那幕全場高呼「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還有日本工程師鼓勵KONO的那句話「前進甲子園,為台灣農民爭口氣」等,
都反映了台灣人想站立在世界舞台,獲得世人認同的渴望。
而誰認同台灣,甚至幫助台灣人站在世界之顛,即使是殖民者又如如何?!
男子主角吳明捷,羞澀、內歛,但能力出眾,是一名天才投手,
只要有一個國際舞台,就能發光發熱。這不就是台灣人的自我投射嗎?!
另一個問題一直困擾我的就是,
香港還能拍出這場既恢宏大度、具普世價值及歷史感,同時又感人細膩的電影嗎?!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audiocolumndetail.aspx?itemid=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