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Sunset Blvd. (1950) 8.5
日落大道/紅樓金粉
比利懷德用了很憂鬱、很傷感的方式,
去講述了一個「過氣明星」的渴望、迷戀、瘋狂,
故事的開頭居然是一個屍體娓娓道來自己的經歷。
比利懷德的黑色電影與其他擅拍黑色電影的導演中最大的差別,
就是比利懷德會以一種很曖昧、很困頓的方式,
讓觀眾陷入一種很憂鬱的氛圍。
其中幾位演員的表演基本上已經是在演自己的真實人生了,
像女主角Gloria Swanson、傭人Erich von Stroheim(當然還有客串的Buster Keaton),
銀幕與現實之間的區隔,可能連他們也漸漸搞不清楚了。
42.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8.5
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
在庫柏力克的作品中,
奇愛博士很特別的帶有一種非常玩世不恭態度(跟發條橘子的玩世不恭有點差別),
當然Peter Sellers的表演是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
但最令人驚訝的應該是在結局的設計。
在冷戰期間,核子戰爭隨時都有開打的風險時,
庫柏力克在奇愛博士就這麼「刻意」、也這麼「瘋狂」讓核彈爆炸了,
也許庫柏力克想告訴人類,
我們到底要怎麼解決科技高度發展所帶來的惡果?
43. The Pianist (2002) 8.5
戰地琴人
羅曼波蘭斯基,這位經歷過二戰時期(他進過集中營)的導演,
他對戰爭、對敵人的眼光,
不刻意煽情也不催淚,
用了幾近平靜的方式拍出了他電影生涯的源頭。
「活下去的意志」與「對藝術的執念」,
是波蘭斯基心心念念想告訴觀眾的事情。
(但它並沒有像辛德勒擁有著民族英雄、也沒有刻意煽情的「紅色」)
44. Apocalypse Now (1979) 8.5
現代啟示錄
戰爭與恐懼,加上瘋狂,
造就了這部反戰電影。
如果說馬龍白蘭度在教父的表現是從容不迫,
那麼在現代啟示錄就是瘋狂不羈。
45. The Green Mile (1999) 8.5
綠色奇蹟
如果說在《刺激1995》中,
法蘭克道拉邦很漂亮的敘寫出「希望」的本質。
那麼在綠色奇蹟就是慢慢的敘寫出「生命的意義」與「死刑的罪業」。
46. The Departed (2006) 8.5
神鬼無間
對我而言,神鬼無間在講述的事情,
延續《四海好傢伙》,
甚至是從《殘酷大街》開始,
馬汀不斷碎碎唸的就是同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他的每一部電影)。
「對於夢想的追求,及失敗的墮落」
47. Gladiator (2000) 8.5
神鬼戰士
雷利史考特用很真實、很細膩的,
拍出了一部古老羅馬鬥爭、復仇的故事。
儘管這個故事已經出現了非常多次(比較想推庫柏力克的《萬夫莫敵》),
但是能將競技拍的如此「熱血」,
這部電影已是典範之作。
48. Back to the Future (1985) 8.5
回到未來
很有趣的商業科幻電影。
雖說「時空移動」也不是新鮮題材,
但是回到未來能兼具娛樂性與科幻邏輯,
提高了好萊塢科幻商業電影的層次。
49. Alien (1979) 8.5
異型
這部承著《2001:太空漫遊》的骨,
擁有密閉空間恐怖電影的血,
加上了女權主義的靈魂(《末路狂花》也出現了?),
讓這外表驚悚的怪物多了幾層深度。
50.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2) 8.5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恩...說它過譽一定有一半人反對,
也有一半人贊同。
欣賞諾蘭想超越《黑暗騎士》的野心,
但觀眾都知道,
小丑的高度就在那了,
能超越過去嗎?
51. Django Unchained (2012) 8.4
決殺令
從黑色追緝令開始,
QT越來越喜歡在他的電影中引經據典,
取出他喜歡的部份,
融入他自己的想法,
創造出新的類型電影出來。
決殺令,承著一大堆通心粉西部片的精華,
QT卻又針對「黑人剝削電影」,
拍出了更商業、卻也更狂妄的電影。
他依舊不服從好萊塢,
依舊玩世不恭。
52. Das Leben der Anderen (2006) 8.4
竊聽風暴
這部電影「反英雄」,
卻也創造出一個英雄。
但這部電影卻也很血淋淋的點出一個問題,
現實生活真的會有這種「好人」嗎?
53. The Prestige (2006) 8.4
頂尖對決
騙自己、騙觀眾,
是諾蘭一貫的喜好。
但在頂尖對決中,
觀眾可以更體會出諾蘭嫻熟的技法,
及更有把握的氣度。
為黑暗騎士與開戰時刻中的空檔中,
墊下了華納對諾蘭的信任。
54.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8.4
大獨裁者
卓別林戲謔、深深的諷刺了當時火焰正旺的納粹,
片尾那場演講至今看來依舊十分感人。
55. The Shining (1980) 8.4
鬼店
庫柏力克用了不是拍恐怖電影方式,
拍了一部讓人深深覺得古怪近而感覺驚訝的恐怖電影。
我說的「古怪」不是指情節,
而是庫柏力克的眼光永遠都直指瘋狂的人性,
但卻又在電影中置入了非常非常多令人敬佩的小細節,
從這些小細節中卻又讓人看到庫柏力克的「完美主義精神」,
及更脫俗的眼光看見不一樣的類型電影。
所以說鬼店嚇人嗎?
嚇人的不是傑克尼克遜,而是庫柏力克。
P.S 雖然詹哈蘭怒斥《鬼店之237號房Room 237》只是過度想像,
但我還是想推薦一下這部記錄片,
它有著很特別的觀點,值得一看。
56.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8.4
新天堂樂園
每一個影痴心中,都有著一座令人醉心的電影院。
電影,是人類在二十世紀創造出來的娛樂,
也是另一個讓我們觀看世界的新出口。
57. The Lion King (1994) 8.4
獅子王
嗯,「哈姆雷特」。
P.S 好啦,多提一個辭,「Hakuna Matata」XDDD
58. Paths of Glory (1957) 8.4
光榮之路
庫柏力克在這部電影放入了「反戰」議題,
戰爭是荒謬的,
但人性也是荒謬的嗎?
論技巧,
在「蟻丘」裡的幾個推軌鏡頭應該要放在教科書裡了。
(還有戰場的跟拍鏡頭)
59. American Beauty (1999) 8.4
美國心玫瑰情
山姆曼德斯用了一種很寬容的角度(甚至有點《日落大道》的感覺),
去講述了「生命的意義」。
我們不能夠定義美,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對美的態度。
P.S 我覺得這是凱文史貝西的最佳表演。
60. WALL·E (2008)
瓦力
在《2001:太空漫遊》問世40週年,
皮克斯,這間幾乎出品品質保証的動畫電影公司,
延續《2001:太空漫遊》對人類的大哉問:
「科技與進化的影響」
當人類因為科技,
不管是身體還是情感都出現退化(這是皮克斯對2001最有趣的致敬),
卻創造出瓦力這個可愛,擁有感情的小機器人。
把人類對自我科技的反思的嚴肅想法,
轉化成連小朋友都能夠看的很開心的動畫電影。
皮克斯真的不是蓋的。
61.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8.4
北西北
經過了前一年《迷魂記》的失敗,
希老証明了他自己對商業電影的技巧依舊孄熟,
幾個有趣的想法及麥高芬應用依舊是希老的拿手絕活。
P.S 中段飛機追殺片段,
絕對是教科書等級的運鏡(《認識電影》有出現這段的分鏡)
62.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 8.4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五顏六色、異想天開的愛情故事。
每一個人在孤獨的世界中生存,
都有些自娛自樂的方式來讓自己開心,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很可愛的拍出這種樂趣。
63. Citizen Kane (1941) 8.4
大國民
在敘事方面幾乎影響了後世所有的電影。
奧森威爾斯很高明的用了這倒敘的技巧,
讓觀眾知道,人生汲汲營營追求,
到頭來我們真正在乎的,其實只是最單純的美好。
64. Aliens (1986) 8.4
異型2
柯麥隆延續了雷利史考特的女性主義,
放了他知道觀眾愛看的戰爭題材,
拍出了完全與第一集大相逕庭的續集。
但柯麥隆的女性主義與雷利史考特不同之處,
就在於「母性」(包括了異型女王)。
這也是他在《魔鬼終結者》系列中的潛主題,
保護孩子是母親的天性。
65. Toy Story 3 (2010) 8.4
玩具總動員3
我覺得這是皮克斯作品中劇本最佳的一部,
「捨棄」與「放下」,
有多少電影喜歡述說這個主題,
卻令人感到虎頭蛇尾。
但是玩具總動員3卻非常漂亮了講述這個主題。
66. Vertigo (1958) 8.4
迷魂記
它撲朔迷離,節奏緩慢,
但從中感受氣氛卻令人覺得高貴。
愛情讓人暈眩,但也讓人著迷。
這部電影的可觀性太多,不如直接看影評吧。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2373
67. M (1931) 8.4
M
佛瑞茲朗在當時有聲電影出現的起步後,
橫空出世了這一部高度風格化的犯罪電影。
可貴的是,佛瑞茲朗在運用聲音(口哨聲)的技巧,
多麼單純、卻也多麼令人感到不安。
68. Das Boot (1981) 8.4
從海底出擊
海戰電影的典範之作。
很貼切的拍出了海軍生活的苦悶、辛苦,
當然「人性」與「反戰」總是每一部戰爭電影的主題。
但是從海底出擊出色的在密閉空間攝影,
流暢讓人感覺身入其境。
69. Taxi Driver (1976) 8.4
計程車司機
馬汀承著「反越戰」的風潮,
卻帶出了讓觀眾更深的反思,「寂寞」對人的影響。
每一個人坐上計程車,
每一個人都是過客。
彷彿這世界已經沒有更親密、更美好的感情。
馬汀帶著悲觀且浮躁的眼光,
講述了一個關於疏離漂流的暴力成長史(或是墮落?)。
70.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8.4
發條橘子
庫柏力克鏡頭力道最生猛的電影,
它太過赤裸、也太過戲弄整個世界的暴力想像。
但是令人敬佩的是,
庫柏力克把發條橘子的故事分成兩半(整部電影居然是對稱的?),
前一半是暴力,後一半卻是潛暴力。
另一方面庫柏力克在發條橘子最驚人的地方,
應該是他將暴力(還有色情)形式化,
就好像暴力就像是人類隨手可以做出的事情(至少在發條橘子是人性本惡)。
但隨著這種誇張暴力的手法,
卻是為了帶出更可怕的潛暴力,「政府」與「戰爭」。
制約的暴力可以被控制,
但是制約暴力的手段可以被控制嗎?
至今庫柏力克與這個世界依舊沒有給過這個問題的答案。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