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
http://zach12348.pixnet.net/blog/post/57384876-the_china_syndrome
===========================================================================
關於核能的問題,最近社會上討論的沸沸揚揚,擁核者與反核者各自有各自的考量
,不過大多都是在爭論安全性的問題。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China Syndrome」就是在描
述核災發生時,核電廠中高溫失控的爐心將會一路從美國穿過地心熔到中國的情形。
故事描述Jane Fonda 和 Michael Douglas飾演的記者在一次去核電廠作專題報導
的時候,意外拍到核電廠出意外的過程。認為挖到大獨家的他們,就準備要代回電視台大
報特報,沒想到卻碰上電視台高層的打壓,和核電廠高層的消息封鎖。另一方面,核電廠
內部的高階工程師(由Jack Lemmon飾演)在尋找意外發生的原因時,竟發現了核電廠的建
設有工程上的疏失,包商疑似造假了管路的X光片。接下來的片段就是記者與工程師想要
揭發真相,但是核電廠背後的財團又用盡各種方式打壓的攻防戰。最後工程師為了要讓核
電廠停止運作,武力占領了核電廠的控制室,並要求接受電視採訪,要將全部的真相公諸
於世。不過後來採訪進行到一半時,警方就攻堅進了控制室,並在大家的眼前將工程師擊
斃。在大家都驚魂未定的時候,當初的意外又再度發生了。這座核電廠是真的有嚴重的工
程問題,而工程師也在劇烈晃動中的核電廠中斷了氣。
968full-the-china-syndrome-screenshot (2).jpg
電影雖然有個聳動的標題,但其實是用比較寫實的角度與情節去描述一座核電廠差
點失控的過程。而因為電影中描述的情形都相當真實,隨時都有可能於現實社會中發生,
讓電影顯得格外驚悚,也讓觀眾對核能的安全性有所顧慮。不過電影將核能發電場的意外
歸咎於管路焊接的工程疏失,而不是無解的核廢料問題;反派設定為利慾薰心的財團,而
不是無知無能的政府;這樣的設定巧妙的將核安問題簡化,也讓故事變的比較單純且沒爭
議,不過相對的也讓批判力度也變的比較小。要知道,現實中核能所牽扯到的問題遠比電
影中所描述得更複雜,而且貪心的掌權者真面目也遠比我們所知道的醜陋。不過即使如此
,也絲毫不影響這部電影的價值與前瞻性。事實上,在電影上映後不到兩個禮拜,美國本
土就發生了著名的「三哩島事件」;直到35年後的今日,人們對核能的安全與否依然無法
定調。
968full-the-china-syndrome-screenshot.jpg
電影中核電場的安全問題得以被正視,除了內部工程師的揭發外,把事情「鬧大」
的新聞記者也功不可沒。當然他們一開始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利益而不是為社會安
全著想,但是之後他們倆在面對上司的打壓、幕後財團得處處阻撓之下,依然對真相窮追
不捨的態度,還是相當可取。尤其是由Jane Fonda飾演的金柏莉於電影結尾的訪問最讓我
印象深刻。當她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與憤慨,努力用最中立的態度從原本三緘其口的員工口
中問出事件的真相時,她不只為男主角在全國觀眾前獲得平反,也完成了她身為媒體的責
任。身為人民與社會間的連結,「追求真相」才是媒體的本職,而不是配合財團去粉飾太
平,或是為了譁眾取寵而去創造聳動的「故事」。尤其後者是小說家或電影編劇在幹的事
,所以電影才會安排金柏莉最後在鏡頭前落下兩行淚,為的就是讓電影變的更加煽情。
Jane Fonda在這裡精準的演技一方面為她贏得了一次奧斯卡提名,也讓悲痛的情緒更能感
染到觀眾的內心。
968full-the-china-syndrome-screenshot (1).jpg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不管是核能還是其他社會問題,比起那些複雜的專有名詞與原
理,最具有力量與決定性的還是在於掌權者的良心、以及媒體(也包括全體人民)追求真
相的決心。電影的男主角無疑是利益與安全間衝突下的犧牲品,而在感嘆電影主角下場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問自己:當有一天,掌權者不再給予我們保護、自己的專業能力也無法
給予自己保障時,我們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