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右腳:「肯定是打了針或者吃了藥!」)
上映五天,《露西》在本板備受討論,評價兩極,且正方、反方各抒己見,不少文章
都能言之有物而不致流於空泛的吹捧或貶抑,頗有可觀。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去年年初與
接近年尾的《一代宗師》、《地心引力》兩部電影上,火熱的論辯延燒了好一段時間。《
露西》初登場未滿一週,已有如此成績,後勢看漲。不同的是,去年兩部電影我都站在正
方立場,但對於《露西》,我更傾向支持反方意見。
最主要的問題應是故事說得不好。開場至重生,敘事流暢有趣味,氛圍營造頗佳,演
員表現禁看,再加上作為背景的斯土斯民,相當引人入勝。然而一切從露西持著手槍毫不
遮掩、如入無人之境地走進汀州路三軍總醫院開始,便荒腔走板一去不返了。女主角爆炸
性地成為另一種存在——令人難以認同的那種,與她接觸的人也多做出違背常情之事;敘
事節奏變得飛快,一站趕一站,一戰接一戰,角色幾乎工具化了,情節漏洞難以忽視地多
了。而更嚴重的可能在於,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已如此匆促,一面要對付黑道追殺,一面想
闡述生命存有的本質,前者雙方明明實力懸殊卻屢屢斬草留根風起又生,後者如蜻蜓點水
且瑣瑣屑屑,兩線又不能融合無間,令人感到跳躍斷裂、莫名其妙;加上與電影前半段的
反差,著實令人產生錯亂之感。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商業包裝的文藝片,我倒認為它更像是
強行嵌入瑣碎哲理、故作高深的商業片。我寧願導演將其拍得像《肌膚之侵》那樣從頭沉
悶到尾,或如《特務殺很大》那般由開場粗糙至結束,也不希望看見一部風格歧出不能統
一的尷尬作品。
故事說得失敗是我給出負評的理由,但電影寄託於角色身上的價值觀才是最讓我無法
喜歡它的原因。大抵出於思維背景的不同,露西與母親通完電話後,其境界飛速地遠離塵
世而進入一個難以理解的高度,輕盈地擺脫情感,專注地攝取知識,成為彷彿純粹理性的
存在,不剩一丁點「人味」,讓我完全失去對這個角色的認同感。隨著大腦開發程度上升
而人性消褪的狀態,是板上討論的焦點之一,或有以佛道二家思想為說者,似皆未中肯綮
;尤其援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詮釋之,恐亦是曲解。「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
仁」,仁為等而次之的價值,與位階高居第一的道相距甚遠。《老子》之言,意指天地大
道無所謂仁或不仁,因其超越於有形無形之萬物,自也超越於仁。但「生而不有,為而不
恃,長而不宰」之至道雖超越一切,但並不宰制、干涉他們,只令其自然運行、自然生滅
。故作為道的具體展現,聖人亦「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同樣是因任自然、無為而治的
。那麼,這樣的聖人是否有情呢?《莊子》謂其「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
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後世注《老》、《莊》者中,何晏以為「聖人無喜
怒哀樂」,王弼則主聖人哀樂之情同於凡人,然因通於道、體於無,故能「應物而無累於
物」,郭象亦云聖人「有感斯應」,「無所不安」,「哭而不哀」,體情而不動於情。大
抵道家之聖人,實亦有情者,唯不為情所累故超越常人而已。至於佛家之聖人,即始祖釋
迦牟尼,畢生致力於度己度人、傳道說法,關懷有情眾生但不陷入情障,亦可作如是觀。
由此可知,無論佛道,體現其最高理想的典範人物皆為有情而能超越之者,絕非無情
。具體的文學形象,可參考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中的主角悉達塔與佛陀。對比之下,
彷彿將所有情感傾注、宣洩至一通電話裡,往後露西可謂真正的無情。最明顯的例子是巴
黎街道飛車追逐一段,波及多少無辜之人,此絕非「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體現,
毋寧是視生命如草芥、以生民為螻蟻的麻木甚至殘忍;又相較於露西對追殺自己的黑道諸
人處處留手、點到為止,更顯諷刺。無情的另一面表現為知識至上。重生後的露西透過各
種管道、媒介獲取難以計量的知識,最終目的為將這些知識分享給人類。此一行為來自教
授的建議,但教授的想法,是基於有限之人面對無垠宇宙的理解與體認,知性之外,有著
指向群體的大愛;就露西而言,卻似乎僅是理性的選擇,著眼於種族的存續,畢竟,我們
看不見她對於他者的關懷,只一味地專注在知識的攫取。因此,即使有著教授口中人們往
往「重視擁有勝過探索存有」這樣存在主義式的警語,身為故事中心的露西,其將最後的
生命奉獻給知識、藉外求以回歸的道路,或更接近啟蒙時代以降科學理性至上的信仰,則
感性的失落似乎亦有跡可循了。
因一場意外而獲得超越常人的能力,甚至近於人們理解中的神,令人想起《守護者》
的曼哈頓博士。但曼哈頓博士尚且在超離與入世間徘徊猶疑,展露出人性邊緣的掙扎;露
西竟於短短一天內全然消抹原有的情性,儘管她曾表示警探能提醒自己僅有的人性,實際
上卻顯得絲毫不剩了。當超級英雄電影傾向於將非凡的「超人」賦予更多平實的人性時,
《露西》獨反其道而行,也就無怪乎會失去感蕩心靈的動人力量了。導演盧貝松有意摻入
不同的元素,在類型化的商業電影中為觀眾的思維指出向上一路,可惜夏蟲如我,終究無
能理解其展示的冰雪。視野不在同個層次,我見露西多詭譎,料露西見我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