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慎入)
首先要感謝我的高中地理老師放了2009盧導所拍的一部紀錄片:
HOME,中譯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建議看過露西後去youtube找這部片的英文版,你會深刻體會到盧導這次的企圖心。
魯妹從台北文創編劇課結業才識淺薄,
以下僅以上課後學到的一些理論分享我的心得,如果立場不同望您發揮理性包容的精神。
(正文開始)
先從結構上來說,老師們所說的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就是「開場」。
所以一開場簡述細胞分裂的過程,
隨後一個畫外音說著人類演化的生命起源,
配上第一個剛演化的人類,名為LUCY。
接著場景移到台北,
大概用了三五個鏡頭就清楚交代好事件發生地點、
人物關係、名字,不拖泥帶水,非常有效率。
至於有人認為台北被拍得很鳥,基本上,一個編劇不會管場景夠不夠富麗堂皇,
他只要管這個場域在劇中是否有充分被利用到就好。
所以,請仔細去聽所有出現在台北的所有聲音與畫面,
是不是充滿汽機車的引擎聲,路上說著手機的男男女女,
尤其是新聞播報的那個片段,
讓我驚訝盧導掌握台灣的竟然如此透徹。
路上的霓虹招牌,有點凌亂骯髒的小吃攤,看到這個如果會生氣,
那表示你不夠了解台灣。
不愧是法國人精準透析這城市,因為,這就是這個城市的眾生相,
所以大家也不要過於羞赧,我們家就是長這樣,
勇於接受這就是台灣的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想選台灣作為開場,
也許是台灣的城市步調充滿著一點chaos的色彩,
很快速又有點缺乏秩序,但那個失序又不到無法掌控。
觀眾可以去思考,假使今天這場景發生在東京或是紐約,
我想這部片開場絕對拍不出像台灣這樣的味道。
影片一開始我的確很想用三幕劇結構來看,我開頭盯著手錶後,
直到史嘉蕾喬韓森大變身,畫面閃過了百分比後,
我就拋開用三幕劇理論了,但還是可以用三幕劇來分析,
其實每一個進化都有劇情的推展,
從求生後層層堆疊到求知至幻化,這個邏輯一直到結局都沒有變,
隨著腦力開發程度越高,我們對於「生命」這件事的本質越來越了解,
影片也開始不斷丟出了問題,人類究竟從何而來?
越接近真理的人類是否會失去人性?
我們制定了社會規範,是否是限制我們人類自己?
諸如此類的問題,非常道地的法式哲學(註1)。
再來是場面的調度,如果要批評場面不夠之類的話語
,飛車追逐的戲碼我想不用說了,
想想看能夠在巴黎逆向超車,
翻車爆破與槍戰,而且中間追逐戲碼還能穿插路人的視角,
那個段子顯得相當趣味,巧妙地降下強度再下一秒立刻警車對撞,
如此戲劇張力,我如果可以寫十年劇本大概也想不到可以這樣用。
槍戰或者是特效就更不必多說了,再來是我開頭說的那個紀錄片了。
早在有看見台灣前,
搶救地球用非常清晰的畫質從直升機高空拍地球,
寫實又帶有藝術感,所有人文的自然的有機的無機的宏觀的微觀的,
在2009這部片就告訴我們地球的美以及地球所遭受的污染與迫害。
所以當露西片中講到一個自然現象或科學論,
它不會只是死板的去解釋,反而聰明地配上
與片中含義或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畫面,
去解釋我們所在的宇宙,不斷地讓觀眾去接近真理的影像,
也就是我們所在的「地球」。
至於說對白粗糙的高人們,我實在不知道何謂「精緻的」對白。
但要提醒大家,電影不靠對白堆疊,
對白需要有功能,且必須符合角色。
也許作為觀眾,可以去思考戲裡是否有另一句話可以來代替?
雖然戲裡講最長的通常是科學理論或是哲學問題,
但是,去想想要是今天不是摩根費里曼用深厚的聲線來念這些
艱澀的專有名詞或理論,
你能夠被說服嗎?
好的,要來結尾了,
為什麼說一部電影開場的重要,
請試著回想上片頭的那個細胞分裂過程,
再試著連結到結尾,其實,影片開頭早已給了答案,
生命一切源自根本,露西舉了跑車的例子,摩根費里曼回答,
一切的根本源自於時間,答案呼之欲出,
真理的追求來自於時間,多麼漂亮。
當我們越接近真理的時候,
露西與原始人露西食指接觸(有米開朗基羅的那幅壁畫的意味),
我們回到根本,沒有存在,就沒有知識(真理),前後呼應。
能夠把類型片發揮到這樣的地步,
把所有元素玩得淋漓盡致,還不慌不忙丟給觀眾一個問題,
思考「存在」這件事,當下看完總覺得人類很渺小,
同行友人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作結。
註1:法式一詞在台灣被消費傳媒運用到幾乎成為刻板印象,
請在有法式 ≠ 浪漫的前提下,來體會。
這個民族對於一個哲學概念到具象化,是多麼的嚴謹,要求精確。
所謂的法式哲學,魯妹畢業前有幸修過法文高級作文,
核心精神就是所謂的法國哲學。
以「 金錢是否能帶來幸福?」這類的會考題目,
首先需要定義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買到房子賺很多錢就是幸福嗎?
但是這樣幸福不正是因為媒體或是資本家所給予大眾的幻想?
然後依此邏輯與金錢的定義進行思辨的過程。
看完還有一個感想是,韓國人怎麼這麼搶戲啦?
警察杯杯你們法文也講太快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