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在路的遠方看見光》觀後感

作者: kaiandgreen (...)   2014-09-15 21:49:25
無音樂網誌圖文版:http://kaiandgreen.pixnet.net/blog/post/30323489
《在路的遠方看見光》是一部探討台灣偏鄉教育的紀錄片。導演楊士毅,綽號阿貴,剛好
是我高中跟大學時期的學長,自從看過他在四十四屆金馬獎入圍最佳創作短片的《爸爸的
手指頭》後,就對學長的作品有了興趣。後來前陣子在臉書上看到他去年完成的作品《在
路的遠方看見光》的交流訊息時,便厚著臉皮跟他要了一片DVD來觀看兼收藏。由於學長
送我兩片,我想學長可能是希望我把另一片再傳遞下去,因此看完文章後對影片有興趣的
人可以私訊給我,我會再把這份分享的心意傳送給你,讓你盡情觀賞完後還能收藏起來隨
時回味。
在台灣,偏鄉教育一直都是件有待耕耘的事,而耕耘這件事的人,不只是政府或學校單位
,它可以是每一個人。紀錄片的旁白說道:「有一群人,不管山有多深、路有多遠,他們
總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努力的將『閱讀』這件事,帶到孩子們的身邊,希望能夠藉由閱
讀為孩子帶來改變命運的力量。」故事裡頭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熱心人士,他們抱著
同樣的信念與熱情,默默為孩子們付出。他們比我們更瞭解那些需要被關心的地區,明白
那裡的孩子們面臨怎樣的現狀,而孩子們需要的又是些什麼。因此,他們多年來持續把「
閱讀」這件事,轉化成一種能量,傳達給孩子們,因為唯有對閱讀產生興趣,孩子們的學
習才會有最大的昇華。而終究,孩子們會因為閱讀而擁有力量,因擁有力量,而能扭轉自
己的命運,走出和辛苦生活的長輩們不一樣的路。
「閱讀」既然是人生道路上如此有力量的處方,那我們究竟要如何使用呢?導演丟出了答
案──「陪伴」。並非所有的人,天生都會對閱讀感到興趣,但孩童們都有喜歡聽故事和
仿效大人的天性,因此,只要多花些時間和耐心,陪陪孩子們,和他們一起讀書,說說書
裡的事情,或是聽聽他們對於書中內容的想法,就是最好的陪伴了。尤其偏鄉地區的孩子
,在這方面更需要社會大眾的關心,他們往往因為父母到外地工作或各種不方便,無法給
予適當的家庭教育來伴隨他們成長。在他們身邊的所見所聞,以及媒體的衝擊下,使得他
們容易產生自卑、退卻或沿襲親人的心理。而這便是我們需要去耕耘、去扭轉的。網路、
紙本、數位,這些都不是關鍵的伴讀元素。孩子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每一個和他們一樣有
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能夠和他們互動,引導他們去愛上閱讀以及探索這個世界。因為閱
讀,他們會知道他們有更寬廣的路途,有更多樣化的選擇與未來,終有一天他們會把這份
愛的能量,化成照亮世界的光,繼續影響社會。
仔細想想,我也算是過來人吧。小時候,只有母親偶爾會陪我,大部份時間陪伴我成長的
,是書,紙,還有筆。如果不是自己對閱讀產生興趣,就不會在成長後進行創作性質的工
作,也不會再自願性地探索更多東西。換句話說,連坐在電腦前面打這篇文章都不太可能
了,可見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在路的遠方看見光》,從許多角度來講,都是一部
很有意義的記錄片。除了影片中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事蹟需要被我們認識之外,也許
看完影片後對於教育和學習也會產生些有別以往的想法。其實,教育終究是「人」和「人
」之間的事,只要把「人」這塊環節給做好,偏鄉或離島就不再是缺乏學習資源的地方,
相反地,那裡有著都市人觸碰不到的大自然,也有更寬廣、更自在的學習空間,運用得當
,甚至是另一種優勢。我想,只要再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事,繼續輸送愛心往這條路出發
,這道路的遠方,一定像導演說的:能夠看見希望,看見光。
最後附一下《在路的遠方看見光》這部紀錄片的粉絲頁,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找相關資
訊: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with.lov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