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gone girl我個人心中只冒出一句話
「I want to play a game」
是的,這一句奪魂鋸中的經典台詞,因為這也算是貫穿整個劇情的一個重要的puzzle
整部電影其實都是在圍繞著這個動作而發展的,然而我本身其實已經雷過一點點,明
白其實Amy和Nick的角色,Amy留下來的那些看似對Nick不利的線索,其實都是故佈疑
陣,我本來也以為劇情就是打轉在這個身上,但是我錯了。大衛芬奇果然不是這麼容
易就猜的到,故事中間便將這個事實告訴了觀眾。最後也峰迴路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
局。難怪之前有新聞說片商希望大家不要劇透。因為一劇透就不有趣了。
我想這部片一定會有很多人想到媒體亂象、嘗血、三人成虎...etc之類的東西。故事
主公翁Nick在面對撲天而來的嚐血媒體,根本是毫無招架之力地被打倒地上。而那些
媒體也只是淡淡地說他們只是順著故事說出這些東西。而我也在想也有很多人會去討
論情感控制的那些男女之間的故事。但是我看完之後第一個想法卻是大衛芬奇在跟觀
眾說
「I want to play a game」。就好像Amy和Nick玩的遊戲一樣。充滿著puzzle等待觀
眾去玩。為什麼呢?因為看完這部戲,我總是會忍不著去從劇情中找尋Amy為什麼變成
今天這個樣子?那個生活在The Amazing Amy陰影下的Amy,那個自已認為平凡無奇(
相較於另一個Amy)的女孩,是怎麼樣對自己沒有自信,失去自信心變成需要強大的控
制慾。而Nick是不是真的如同他在接受採訪時,Amy使他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是不是棋
逢對手了?還有更多散落在影片中的小細節的這些puzzle。大衛芬奇是不是在和觀眾
玩一個由他扮演Amy的角色,觀眾成為了Nick這樣子想要解答出這些謎題的人。
這也讓我想到本格派推理小說本身其實就是圍繞著謎題而發展出來的文本,而解謎的樂
趣也是本格派推理小說迷的樂趣,不過我本人看這種小說,就是會直接跳到最後一頁看
結局。比起本格派推理小說,我更愛社會派小說,圍繞在人物劇情中的關係。但是大衛
芬奇這樣的手法,讓我總是會不由自主想要去思考這些,然後又拒絕再想下去,因為覺
得我何必呢。何必去執著於怎麼構成Amy的人格。Nick是不是真的想和Amy在一起。他們
是不是真的都在扮演某一種角色。知道了又如何呢。就是這種糾結當中,我最後寫下這
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真的不想和大衛芬奇玩遊戲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