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0515374
「夜幕行動」由Jesse Eisenberg、達科塔芬妮與Peter Sarsgaard主演,
描述三名環保激進人士為了喚起社會對相關議題的關心,計畫炸毀一座水
壩。然而過程中造成某個意外後,成員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也不知如何面
對那樣的後果...
三是個不穩定的數字,很容易變成某兩人走比較近/想法比較像,而另一
人心中產生被孤立的感覺或懷疑。這三人裡面,Josh看來與人疏離,Dena
天真又想太少,Harmon則給人不少危險感覺,彼此並不對盤,很容易產生
不信任感,而不信任與恐懼,會把人逼瘋,本片將三位主角的這些親疏變
化,仔細鋪陳,劇情進展雖緩慢平靜,卻有許多暗湧浮沉。
另外,電影將不少細節拍得很用心,光是買個肥料都可以安排出一場令人
屏氣凝神、很想知道結果的戲,好像在看人拆炸彈一樣。在比較安靜的橋
段,導演Kelly Reichardt也用畫面呈現很多想法,例如主角們開車經過
幾輛露營車停放的休憩區,看到來野外探索的遊客窩在車裡看電視節目
"The Price Is Right",主角們看著這情形,一句評語都不需要說,觀眾
就已知他們心中有何感想;又或是事成之後Josh回到住處的日子裡,當有
車輛在Josh家前的土石地上煞了車、有人開了車門下來,搭配輪子壓過石
頭的音效、關車門聲音等等,觀眾就知道Josh心頭正擔心什麼,極其簡單
的安排卻說明了一切,非常簡單的畫面卻造成了龐大的懸疑感。
***以下有雷***
而「夜幕行動」真正的主題,我覺得是道德的灰色地帶:什麼樣的情況下
,誤殺無辜者是可以被接受的?每個人自以為在道德上非常正確、正義的
作為,也可能形成嚴重的錯誤後果。每一個決定與做法,都可能有無法預
想的惡在裡面。要怎麼面對那一塊?要怎樣合理化?
甚至,有些自認正義的人,也可以做出很恐怖的事,他們認為在某個更崇
高的理想之前,有些生命是可以隨意被犧牲的。但真的可以嗎?逃得過良
心譴責嗎?或許,有些人在規避責任、為自己行為不斷合理化的同時,也
會讓自己更加魔化,偏離了原本的善念?
水壩炸毀時,這三人已驅車離開,準備當做一切沒發生,回歸正常生活。
鏡頭並未拍出水壩炸掉的過程,這除了省拍攝成本以外,也帶來不同意涵
,因為觀眾體驗到主角們的觀點──他們沒看到真實的後果,一切似乎可
雲淡風輕,所以難產生什麼反思或罪惡感,甚至只會感到單純的快樂與更
深的正義感。若沒有之後某件悲劇新聞,他們恐怕根本不會對這場爆炸再
多想。而悲劇之後,主角三人分別有不同的反應,有人真的無法逃過良心
譴責,不知如何往前走,但也有人從此走向更可怕的道路,再也回不了原
先良善的起點。
而由於三人經歷此事之後,面臨絕對的孤立,所以一切感受都更加放大、
更難面對。Josh回去原本生活後的幾幕戲,他的思想與情緒幾乎與週遭格
格不入,完全孤立,太多不能分享的事,以及極度不信任感與偏執,把他
逼往懸崖。Dena也面臨孤立的壓力,她選擇的方向與道德思考與Josh不同
,但一樣的是,她與所生存的社會已經脫離,沉重的罪惡感只能自己面對
,她無法承受,所以即使已經答應另兩人要沉默,卻仍不斷找尋出口想得
到解脫。
而這一連串可怕與混亂的悲劇後果,有沒有帶來什麼正面效益?看不出來
,片尾路人甲照常喝連鎖店的咖啡,路人乙在用手機,而事件後因待不下
去而離開有機農園的Josh,終究還是準備加入現代社會的物質消費體系,
打算成為其中的店員。本片的結尾雖很精簡,但帶來強烈的無奈感受。這
三人真心認為激烈的手法能讓其他人們開始思考用電量、生態、環境等等
問題,但從結果看來,他們恐怕已躲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對普世人性太
不了解、太脫節。
如果這是部「正常」的電影,或許後段劇情會有其他環保團體或記者因此
次事件而出來疾呼水壩對環境生態的不良影響,不過大家也明白,在真實
世界中,事情不是這樣發展的,比較可能的情形,就是如本片這般:沒有
影響。
Jesse Eisenberg一開始看不太出真實情緒,只有冷冷的距離感,也因此
,到電影後段他的角色Josh開始承受不住壓力時,所展現出的情緒更有戲
劇效果。而Peter Sarsgaard總是有辦法讓人一看到他就有背脊發涼的感
覺。不過整部片最令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達科塔芬妮,她完全成為一個真
實平凡的人,成了本片帶點天真的良心,也是主角中唯一願意反省整個事
件的人,我覺得是很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