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ronmanstock (鋼鐵人史塔克)》之銘言:
: ※ 引述《mojia (momo)》之銘言:
: 民族意識一直以來是用來支持國片低俗化的一個靈丹,再低俗的國片,
: 內容只要冠上"這就是本土"的驕傲,再多不成熟的電影語言,就彷彿
: 搖身一變可以成為好電影了。
: 僵硬的素人演技與口白,自然都被忽略不見了。
民族意識一定是低俗化的代名詞,這說的太偏頗了,電影是大眾文化,成功的價值本就取
決於票房,所以波坦金戰艦只會出現於學術領域,而不在一般大眾的記憶中。
「本土化就不是好電影」,「本土化就是好電影」,邏輯上是相同的,你該不僅只想表達
為反對而反對吧?
僵硬的素人可以表現平民的樸質元素,不諱言,一個好的演員也可以融入角色讓情意到位
,但絕不會比得上, 一個只要演譯真實原色的自己而來的入神,
口白僵硬,並不是大問題,其實這也間接表現了鄉下人拙於城市人的圓滑的特色。
我覺得你在觀影時真的看錯重點了,
每種元素本身沒有絕對性的對錯,而是看在時代的需求中,放在什麼位置,它可以傳達出
什麼。
如果有人能從素人的演繹中得到提昇,你不認同,卻要說別人膚淺的滿足於樸拙的技法,
你這樣的優越感是局限的,
你可能只能滿足於大製作大卡司的好萊塢片,永遠也看不懂的內心框架以外的東西,
一部作品的產生,觀影者的感受,當然不可能相同,
你不屑民眾的低俗品味,但還是應該尊重別人可以跟你有不同的感受,並試著了解是什麼
造就了這個時代、這個現象。
或許就會多那麼一點了解,我所謂的共體與共鳴。
: 好電影與有共鳴的電影並不一定是可以畫上等號,一部電影只能靠零星的劇情
: 引起共鳴,其它都是插科打諢的話,在在都與一部運鏡成熟,劇本精緻,
: 沒有冷場,言之有物的好電影有天壤地別的差距。
所以說,民眾進電影院可不是期待去上一堂嚴謹精緻的電影分析課,但或許,這就是你
對好電影的定義?
引起共鳴只是一個現象陳述,但海角七號的確站在一個內部反思,社會思維的轉折點,在
這部片之後,國片的開展性是連你也不能否認的,甚至還因此生氣了。
: 只有自卑的人 才需要浪費時間在尋找一些美好來填滿自卑感的作祟,
: 只有缺乏自信的人 才需要跟著每天嚷著說,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 其實世界早已看到台灣,需要覺醒的根本不是自信心,
: 應該該覺醒的是,這樣小格局的題材的路還能有多遠呢?
人立身處世,本來就需要時而自信時而自卑,適時調整你對世界的視角。
看的愈寬走的愈遠心愈謙卑,任何題材自有它可看之處,
兼容並蓄才是成熟觀影者的表現吧!! (當然,我也不能強加自己的期待在別人身上啦~)
: 事實上,海角七號的時代意義是,由於他的賣座,反而造成了日後一籮框的類似國片,
: 可惜,這些劇本都討好的在強調低層小人物的辛酸,粗糙的笑料與素人念台詞比比皆是,
: 當然,認真拍的電影像 KANO,賽德克也是有的,但相比,實在太少了。
: 所以不要再把國片意識化了,
: 也不要再把崇洋媚外掛在嘴上了,那早是義和團年代的老掉牙東西了,
: 觀眾的心胸同時會造就了未來電影製作的目光遠近,
: 如果不努力讓影片的內容多元化,
: 當韓國連電視劇早已遠赴歐洲取景時,他們各種類型的電影早已比比皆是,
: 我們電影觀眾真的還要用寬容的心來滿足在賣雞排與八家將的故事裡嗎
: 這樣恐怕只會讓國片永遠淪落在三寶(小人物+耍寶+愛情)走江湖把式裡了。
羅馬可不是一天造成的,當你要條條大路通羅馬,萌芽階段當然要有足夠的實驗階段,市
場自有其淘汰機制,那些不懂運用小題材說出好故事的電影,票房能好幾年?
雞排、八家將又怎麼了,這些生活性的題材又冒犯到你,電影題材的食物一定得西餐牛排
紅酒,成功非得要美國英雄鋼鐵人的定義?
想當然的,肚皮舞音樂與廟會音樂的神似性,是從未去思考的。
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
在肚皮舞發展模式研究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式,
替本土的傳統技藝找到國際舞台。
在創作與產業的關係中,一種產業的創作者一開始會從週邊生活出發,當累積龐大數量的
創作者,然後優秀的電影人才會脫穎而出,這並不是太難的道理。
而你一味的反國片的本土意識,但又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是為了台灣的電影產業?
電影是燒錢的綜合藝術,需要的不外乎就 巨額資金、文化、技術
你有想過找出可行的商業機制來支撐電影產業?什麼文化才是創意、獨樹一格,讓台灣電
影可以在韓流日劇美片中立足國際?從硬體的技術人員到演員、編劇、導演、製作的制度
養成,你明白台灣電影人有多艱辛,在這裡肆意批評,說些空言高調。
內容多元化,制度是關鍵,而電影產業該如何才能發展起來,也不是我們在這裡三言兩語
就能說的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