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大機率被噓但我還是來分享了。
電影設定細節很多科普知識專家幫忙解釋就不細究,我是看英文版的,有些名詞不太懂
但劇情設定透過爬文都差不多補足了。
星際效應主要讓我看完的感覺是,跟全面啟動故事結構和說故事的方法幾乎一模一樣,
首先是都有很酷的基本點子,
然後在電影裡陸續設定好自創的規則把觀眾抓進去他的世界裡,
因為規則是照他們設定在走,只要電影裡世界觀的邏輯說得通,
對於現實社會的邏輯來說是不是BUG就不是很重要,設定夠酷夠驚奇就好。
星際效應還是基於科學理論改編自創,全面啟動幾乎是來自今敏的盜夢偵探,
也就是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科幻小說,所以看起來就沒這麼驚奇。
把這些東西拿掉,你會發現諾蘭自創劇本的電影敘事方式其實很簡單,很直白,
甚至太簡單了,我想這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他的電影過譽的主要原因。
星際效應和全面啟動,基本都是在說一個沒有老婆的單親父親,
為了一個事件被迫離開自己的孩子,也為了自己的孩子要完成這個事件,
然後到了三個不同的層次(三個夢境,三顆星球),
最後進入世界觀的深淵(混沌,五度空間),
然後被人救出,和自己的家人重逢。
也許在點子的設定,還有剪接的形式上豐富的讓人眼花撩亂,
但其實故事基本結構真的就是這樣而已。
諾蘭的電影對我來說有個很大的缺點是,他想在電影表述哲學,但手法並不好。
因為他的方法大多就是靠角色用對白講出來,
或是他故事的設定也常需要靠角色大量解說,
常常讓很多人覺得他的電影很嘈雜,角色很扁平,和伍迪艾倫筆下的又不一樣。
還記得黑暗騎士升起,羅賓去找布魯斯韋恩那一段嗎,(以下有黑暗騎士升起雷)
要拍出"羅賓早就知道布魯斯韋恩是蝙蝠俠"這件事,
竟然花了超過一兩分鐘的長鏡頭讓角色用"講的",而且還講的曖昧不明。
不如讓他留張字條給他說"我知道你是蝙蝠俠"吧。
星際效應的經典台詞之一 "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單位?)"
(抱歉看英文版的有點忘記)
也是透過女主角講出來的。
我必須要說,這真的是一句很富有詩意和哲理的台詞,
但試問各位,你平常會這樣講話嗎?
如果文字書寫,演講,或是放在心裡獨白還OK啦,像地心引力的女主角一樣,
但一個執行重大任務的太空人對自己的夥伴講這句話??
我當下是覺得有點跳TONE,太跳TONE了,馬修麥康納都被震住無言啦。
沒錯,有人會說這是一部電影,就是會戲劇化,
問題就在於,諾蘭總是想"寫實化"自己的電影。
從黑暗騎士三部曲,乃至於星際效應,都看得出他對寫實化設定的喜好。
黑暗騎士本身因為題材的獨特性,諾蘭那種英國文學出身的浪漫還能發揮的恰如其分,
不過用寫實科幻題材上,我是有點懷疑。
不過諾蘭的強項就是引人入勝的題材設定,還有故事的格局。
可惜場面調度,動作戲,情感戲,都還是他比較不擅長的部份。
我看IMAX 70mm正中間的位子,仔細看其實他真的很少調度鏡頭,
對話戲百分之80都是兩個人過肩鏡頭對剪而已,
這個姑且先稱是"弱點"的"特色",和大衛芬奇的電影一比較之下就很明顯了。
因為大衛芬奇就是喜歡不停地設計鏡頭移動來說明角色的對立關係呀。
諾蘭的鏡頭語言設計單調,加上喜歡仰賴角色"說"故事,
讓我覺得他是不被如奧斯卡獎座所青睞的很大原因,
其實小弟老師上課也蠻常會討論到他的,
多是在講他的題材多元格局龐大但故事線單調並不特別有深度。
星際效應也是他近期作品角色比較薄弱的一部,可以說除了男主角和女兒,
其他角色的存在感都很低,都是功能性角色而已,連米高肯恩都是啊啊啊啊。
有被麥特戴蒙嚇一跳,但這角色基本上深度也很有限,(就是讓人驚訝,原來是麥特戴蒙!)
進入太空之後很多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的剪接手法和配樂,真的都很到位,
可惜鏡頭語言和哲學上比較少一些能夠探究的趣味,
比起來我更喜歡丹尼鮑伊的"太陽浩劫The Sunshine"裡的思辨,
雖然很多人覺得後面變驚悚片很超展開,
不過我認真覺得這是科幻片史上最被低估的其中之一。
(大家也可以想一下,是否花比較多時間都是在研究諾蘭電影其主題"設定"而已,
全面啟動也是,主因就是其實故事真的很直白啊,但我個人倒是還蠻喜歡頂尖對決的。)
大概是這樣吧,科幻帶入哲學思辨的風潮,從2001太空漫遊到銀翼殺手,
到近期的露西,星際效應,總覺得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題材的格局有了,哲學思辨和表現差了一點好像沒這麼精準。
星際效應也許可以在科幻片史上佔很重要一席,
不過要稱之為經典,或神作,總覺得還少了一味。
好,以下開放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