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高富帥俱樂部 The Riot Club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11-30 04:13:09
《名媛教育》的導演又一新作,這一回
《名媛教育》的笨拙男同學,跟著名媛考來牛津了;
《戀夏小情歌》被女神拋棄的草食男,也來牛津了;
《偷書賊》的大哥哥離開偷書小妹後,也來牛津了;
2013 年版的羅密歐離開茱麗葉後,也來牛津了;
《白皇后》的愛德華四世離開皇后,也來牛津了;
《飢餓遊戲》芬尼克救回小安妮後,也來牛津了;
連《愛的萬物論》室友離開霍金後,都從劍橋轉到牛津!
不只英國最可口男生雲集,還有唐頓三小姐、有冰與火小玫瑰、還有波吉亞主教千金,英國影集界最炙手可熱女星都來跨刀小角色!
揭開菁英會社的神祕面紗
這部講述牛津大學菁英秘密會社的電影,居然連中文譯名都主打「高富帥」這個名稱,連序幕的創社精神領袖 Lord Ryot都直接翻譯為「高富帥爵士」。的確,一群英國新生代可口男星大點兵,就是本片一大賣點,高富帥俱樂部十位男星中一半以上我們恐怕都耳熟能詳,不過看這部片很詭異的地方是:就如奄奄一息的酒館老闆說的「我認不出來,他們都長一個樣」。
的確很詭異,本片要認真說每位演員的演技,其實都很不錯,那種貴族的氣度、神態、桀奧不馴、天不怕地不怕、充滿歷史驕傲與包袱、與世俗脫節而顯得天兵的模樣真是維妙維肖,每一個人表現都很厲害。不過在鏡頭很平均的捕捉下,每個人的性格儘管我們說得上來、要我們一個個點名也分辨得出來,但一堆人七嘴八舌的時候時常令我不知現在是哪個人在說話,遑論從他現在的說話裡面印證他的背景與性格。不過其實本片本來就是舞台劇改編,舞台劇本來就是一場十人均等大混戰的多主角戲碼,有何不可?
本片是有原著劇作的,是 2010 年在倫敦上演的 Posh ,剛好影射那年成為首相的政治新星卡麥隆、財相奧斯朋、還有剛當滿兩年倫敦市長強生,影射他們的牛津社團 Bullingdon Club。真的,這幾個人即使都中年了,在媒體前的神態仍與 Posh 劇中的年輕角色們七分神似,精準地讓當年英國人拍案叫絕。時至今年本片上映,幾乎所有影評開場白都仍不約而同再把這三個政治明星拿出來消遣一次。
這齣 Posh 本是簡單一場餐桌戲,從餐桌上大家口無遮攔亂鬧一通刻畫出栩栩如生的菁英面貌,不但有菁英的習慣與價值觀、還有菁英對中產和平民階層充滿憤懣與不屑的態度、更有菁英階級自己本身互相區隔的劍拔弩張,全都在一頓晚餐紛至沓來的小事中流暢地呈現,很戲劇化、詼諧又充滿諷刺,最後大高潮玩得一發不可收拾,推派個替死鬼扛責任被退學,這替死鬼反而修成菁英正果平步青雲。
多令人莞爾的一齣劇?滿足了平民的獵奇也發洩了平民面對這些菁英的憤懣,還能用這麼荒誕幽默的方式發洩,大家罵一罵笑一笑多健康?難怪大受歡迎。事隔四年,本劇劇作家充當電影編劇,把改編電影寫得更長了些也更完整。只可惜,以我的觀點看只有四字:畫蛇添足。
電影版的改編
電影加了什麼東西?主要有二。首先,是在聚餐主戲前先拍了好長一段牛津的日常生活,包括高富帥俱樂部幾百年前的緣起、從新生眼中觀看高富帥俱樂部成員、俱樂部如何在牛津生活中與其他學生階級與群體截然不同、以及兩位新生如何被招募進入社團。
再來,就是把十人群戲拉出了兩位主角,兩位新生 Miles & Alistaire,兩人從新生第一天就相遇,一個陽光一個黑暗、一個平民一個貴族、你想跳脫平民我想叛逃貴族、第一幕就如無間道一般透過交換鑰匙儀式彷彿歃血為盟惺惺相惜... 。光第一幕就令人期待不已,不論接下來兩人是要一起展開冒險、要成為生死之交、還是要勢不兩立,都一定精采可期。
改編的虎頭蛇尾
很可惜,虎頭蛇尾,一條好蛇多畫出的足並沒有讓牠長成虎,我個人認為就是因為這兩位男主角雷聲大雨點小,不但把一場帶點距離冷眼旁觀的十人詼諧諷刺劇變成了兩人對立的無間成長劇(成長劇, Scherfig 阿姨的最愛)而將其他八人弱化為路人,而且這雙主角成長劇也沒頭沒尾地嘎然而止。
看到第一幕兩位男主角後,我本期待他們用兩雙天差地遠的眼睛來走這「高富帥俱樂部」一遭,看看自己如何在這被影響,也看看兩個新生新朋友能走出什麼愛恨情仇。結果,的確該有的都有,有人提昇有人沈淪,但不但個人的提升與沈淪都轉得很硬很快令人錯愕,甚至兩人之間愛恨情仇的鋪陳也缺乏說服力。
當然,劇情設定是有的,該有的理性訊息也都有丟出來:
貴族名門子弟 Alistaire,從一開始就對功課好事業有成一家都牛津的平民子弟 Miles五味雜陳,很多種可能的情緒都有點到為止的表達,可能有對平民品味的不屑、有對平民自由的嚮往、有對平民熟稔人情事理的羨慕、甚至有對平民靠著自己學識淵博上牛津的嫉妒(高富帥,當然是靠家世上牛津的)。
平民子弟但還是拼上名校的 Miles,儘管嚮往的人生與愛情還是光明坦蕩的平民生活,但對那千萬中選一的菁英秘密會社還是有那麼點不可抗拒的好奇。不過進去走一遭後,才發現菁英會社黑暗的一面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甚至毀滅自己原有的美好生活。
兩人都有清楚的性格刻畫,不過首先我認為兩人從第一幕塑造的無間道張力並沒有持續下去。儘管兩人新生訓練一起找美眉聊天、開學後還成為 seminar小組夥伴,但兩人在菁英會社的互動簡直像陌生人,只有 Alistaire對 Miles有些莫名其妙又缺乏刻劃的扭曲情緒(可能是不屑混著嫉妒),Miles 卻彷彿對 Alistaire半點興趣都沒有,一副陌生人樣子。
其次,兩人雖然都有在「高富帥俱樂部」走一遭,但這走一遭並沒有什麼動態的「成長故事」,而只是靜態的顯露他們的性格而已。以 Alistaire來說,他本來就是個菁英、忿忿不平、完美主義、狗眼看人的角色,一開始只是他被壓抑著沒抒發而已,加入俱樂部只是讓他進入 comfort zone 又常喝酒就漸漸原形畢露囂張起來;以 Miles來說,他本來就是個擁抱正常生活的陽光男孩,他加入俱樂部只是帶著點好奇心,看到俱樂部如此荒唐後二話不說就退社了,一點猶豫與糾結都沒有,他還是本來的他自己。
靜態刻劃、還是動態成長?
這個俱樂部舞台,只是顯露並確認兩位主角的人格而已,並沒有影響兩位主角,沒有帶誰墮落或激發誰痛改前非,兩個人都還是最初的他們自己。他們並沒有「成長故事」的動態成長歷程,而只有如原著 Posh 單場餐桌劇達到的靜態角色呈現而已。
這就是我認為本片「畫蛇添足」之處。你要呈現高富帥俱樂部的黑暗百態或一線光明,很簡單,一場餐桌戲就夠了;你還煞費苦心地拉出了兩個主角塑造張力,安排他們從外面進入俱樂部走一遭,卻毫無動態轉變。那,在餐桌戲之前多寫這麼一長段校園生活幹嘛呢?
平心而論,本片前半這一長段牛津生活,也不能說拍得不好,而一樣是種靜態表達角色人格的好,我們會看到菁英的天真苦悶與囂張跋扈、會看到平民的腳踏實地與平凡理想、會看到牛津的多樣學生社群多種戲劇化樣貌... 但這一切都有那麼點如流水帳的平淡感,該接的訊息觀眾只要認真看都接得到,但都是平淡的訊息而已。
直到俱樂部大聚餐的餐桌戲,才讓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處處充滿一波推一波的層疊張力。跟著菜色一道接一道上,十位主角從稀鬆平常的抬槓慢慢玩開;跟著一杯杯酒與一個個小遊戲,本來只是傻氣玩鬧的十人漸漸被 Alistaire一點一滴言語小刺激出黑暗面;隨著一位位女配角的進入,令我們一次次捏把冷汗擔心他們崩潰邊緣的獸性要在女士身上爆發出來...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一個慘烈的結尾,我們可以預期卻又驚懼地不忍卒睹。
果然,原劇作本身就是這單場扣人心弦餐桌戲,改編電影也還是只有這一幕精采出擊。改編電影既然為觀眾搭起了一個雙男主角「成長故事」的期待,經過這場餐桌震撼教育才剛剛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後面的痛苦成長應該才剛要開始... 結果沒有,白王子 Miles很輕鬆就二話不說退社了,黑王子 Alistaire則如原劇作安排快速得到了國會議員學長青睞準備平步青雲。
原劇作的十主角之一 Alistaire快速平步青雲,是令人好氣又好笑的諷刺;成長電影的雙主角之一 Alistaire快速平步青雲,則變成缺乏角色發展的草草收場。
平心而論,我自己也覺得這部片很精采,每場戲的演員演出與各種細節也都處理得很好,但若以戲劇結構來說,我覺得它就是缺了點什麼,虎頭蛇尾。也許是我自己的觀影問題,就算導演是導過《名媛教育》與《真愛挑日子》的 Scherfig 阿姨(還有群戲《義大利語初級課程》也可以算成長故事)、就算開場兩位新生主角登場如此令人熱血沸騰,我都不該投以「成長故事」的錯誤期待。
小趣事:接招合唱團看來在台灣真的被忘光光了,被翻譯成「謝金燕」 XD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4-11-30 07:09:00
雖然有眾英倫帥哥但看到心情不好,真是憑什麼的一群人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1-30 13:46:00
好腐
作者: LEGO (568410102)   2014-11-30 13:48:00
寫得好
作者: smiko (empty)   2014-11-30 17:31:00
推一個,威秀早場只有不到十位觀眾・_・;
作者: gin82723 (GIN)   2014-12-01 06:59:00
邁爾斯也是貴族吧?女主角偷看他的信 發現他有爵士稱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