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好雷]星際效應-理想與情感引導人類演化

作者: k9k2k7k0 (銀月之弧)   2014-12-30 17:50:56
安安
這次又是替朋友PO文
不知道上次的哈比人文章大家喜不喜歡呢
還沒看哈比人文章的趕快去看!
#1KdP7iBA
好讀版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9612652.A.2CA.html
然後是這次的原文連結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403121149
總之以下正文開始
《星際效應》是部很硬派的宇宙科幻電影,它的科學理論主要奠基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
學家Kip Thorne 基普.索恩,他為了電影出了一本書叫作《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大家可以試試看自己的物理程度。除了少數美化或改編,整部電影的表
達背後幾乎都有相應的科學背景與理論支撐,一堆看完電影突然變成物理專家,質疑劇情
的觀眾,大概連基本物理都是外行。
《星際效應》在物理的軸線之外,還有另一條不夠完美,分量卻同樣重要的人際情感主軸
,這讓《星際效應》牽涉的議題更加複雜;《星際效應》看似劇情簡單,內涵卻很有層次
,配上扎實的科幻設定,使《星際效應》重看時還是精彩,而不會像《黑暗騎士》有許多
為聰明而聰明的安排,導致重看時容易注意到邏輯漏洞。
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1......劇情一
諾蘭前作《全面啟動》講得是人類不斷往內在意識深掘的故事,《星際效應》則是人類不
斷探索外在逼近極限。兩部都是頂尖作品,《全面啟動》強調結構與設定,角色較多很熱
鬧,人際情感卻比較淺薄,扣掉一票工具人,其實只有柯布夫妻與費雪父子兩條簡單的線
;《星際效應》角色少,然而情感探討遠比《全面啟動》複雜,人際網中好幾條線的對比
性都很強烈。
科幻故事要定好規則與框架,不可以隨意亂來。《星際效應》的規則是「歷史不可改變」
,它有蟲洞可以進行空間旅行,但不允許時間旅行改變歷史,這有點像自我實現預言的希
臘悲劇,例如《伊底帕斯王》中,老國王聽到王子會弒父娶母的預言,就把王子扔到野外
去死,反而造成預言實現。差別在《星際效應》是喜劇收尾。
《星際效應》避開時間旅行問題的方法,是再往上拉高一個次元,變成超越四次元時間的
「五次元」。我們人類是長寬高三次元的生物,平面是二次元比我們低,所以用平面上的
生物視角看,我們可以憑空出現在平面上任何一個點;同樣的道理,五次元生物也可以憑
空出現在,任何三維空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四維)上。
電影設定唯一能穿越維度的力量,是重力,因此庫柏能夠在四次元中,透過重力去傳遞訊
息給三次元的某一個時間點;五次元生物無法直接和習慣三次元的人類溝通,只能用這種
暗示、明示的手段。這裡的「溝通」不要想太多,沒有另一科幻經典《索拉利星》那麼形
而上(沒看過電影,我指的是小說),就是單純的想要溝通而已。
五次元空間
《星際效應》一半是索恩的科學演繹,另一半是諾蘭的情感表達,兩者缺一不可。《星際
效應》的人際網相當複雜,而且類型包羅萬象,居中的關鍵是曼博士。首先,庫柏的父女
之情是全片最重要的,庫柏一直以為他是被選中的「那個人」,結果人類真正的救世祖其
實是他女兒墨菲,爸爸則是那位「messiah maker」,科幻小說《海柏利昂》也有類似的
情節(拉米雅和她小孩),聖經的話,就是施洗者約翰與耶穌的角色。
既然提到科幻小說的眾王之王《海柏利昂》,看過這本小說的,想必不會排斥《星際效應
》提出的「愛(情感)是超越時空的未知神秘力量」。《海柏利昂》對於人類情感(愛是
當中一種)和智慧意識的演化做出一番相當有創意的探討,而《海柏利昂》是1989年出版
,可見科幻界在很早以前(實際上更早得多)就有相關的創意,《星際效應》安排布蘭德
的愛情與庫柏的親情,並非標新立異,或是不夠科學,人類意識的演化在科幻界早就討論
很久了。
庫柏父女之外,布蘭德是另一對重要的父女,布蘭德爸爸搞A計劃欺騙世人一輩子,女兒
卻不知道她的B計劃才是本來規劃下的唯一出路,不過在知道愛念詩的說謊老頭真相後,
打擊最大的應該是墨菲,因為一個親如爸爸的騙她一輩子,另一個真正最愛的爸爸,卻可
能永遠不會回來。A、B計劃的真相,蟲洞兩邊至少各有一個人知道,這邊的也就是全片最
關鍵,最多功能的人物曼博士。
曼博士是計劃的發起人,一出場(劇情故意安排的巧合,勉強算個洞)的目的就是解釋A
計劃只是幌子,B計劃才是主體。曼博士是聰明絕頂,自視甚高的理論科學家,科學家有
什麼問題?在米勒博士登陸的水星球上犯下大錯的布蘭德也是科學家,很快掌握狀況的庫
柏則是工程師,理論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差別在,科學家懂理論,但是現實判斷力與生存能
力相當差勁。
曼博士出發前,早知B計劃才是真相,他的意圖從來都是選一顆能住人的星球執行B計劃,
然而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精挑細選的星球會失敗!這讓這位算無遺策的科學天才崩潰,開啓
自私的保命模式,發送假資料,死撐了30幾年,卻差點害死全人類。
曼博士沒有家累,他是天才科學家,不懂求生也欠缺愛和情感,不像庫柏父女及布蘭德有
所寄託,人際情感逼得他們只能成功,才能守護關心的人,因此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敢失敗
,曼博士沒有情感歸依對象的結果,就是碰到狀況只求個人脫困,自私的把求生欲望包裝
成「為了全人類」,講好聽是要守護全人類,其實是只愛護自己的生命。
interstellar timeline大圖
http://www.winandmac.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apj5qbk0iyjatrnjfy0.jpg
《星際效應》的劇情環環相扣,要掌握劇情,要先抓緊「時間」,相對論造成的時間差距
,是電影營造劇情張力的重要手段,畢竟《星際效應》最賺人熱淚的就是別人不斷老去,
主角卻能繼續年輕。《星際效應》有2段大幅的壓縮時間:下去米勒博士的水星球花了23
年,最後用黑洞的重力彈弓製造加速過了68幾年(進入四次元再出來對庫柏而言是一小段
時間)。
23年與68年的安排都有重要的戲劇目的。地球上的湯姆需要23年結婚生子成為頑固的農夫
,小墨菲需要23年長成熟女墨菲,老布蘭德需要23年調教墨菲成為物理學家;蟲洞另一邊
等30幾年的曼博士等到無可挽回的精神崩潰,艾德蒙斯找到正確的目標,卻過了曼的時間
再加68年等到去世(不確定艾德蒙斯何時去世)。
曼博士是整部電影的多用途對照工具人,跟庫柏與布蘭德比較之外,還能跟留在船上的羅
米利對照。曼與羅米利都是科學家,2人都歷經漫長的等待,態度卻截然不同,假如羅米
利換成曼,曼絕對等不到23年那麼久,雖然真的換成曼的話,他一定是下去的那個,而且
不會淹死。(別說水星球浪費了23年,這讓羅米利多活23年!)
《星際效應》最後用了一個蒙太奇騙人,以時間線來看,墨菲發現鬼的真相,進而得到數
據解開重力方程式,再造出太空站,其實是庫柏進入黑洞的68年之前(68年是在黑洞邊緣
跳那一下造成的時差),諾蘭卻把這兩段剪成交錯進行,製造懸疑感。要是沒有那68年,
人類不可能已經造好太空站,等待離開四次元後回到蟲洞另一端的庫柏,並演出老墨菲與
年輕爸爸見面的感人一幕。
《星際效應》有意做出好幾組「現實守成與理想開拓」的對照。開始在地球時,多數人都
被養成農夫,上太空的科學被視為有害而打壓,美其名是「看守的一代」,實際上是走向
滅亡的一代,只是大家都蒙在鼓裡;而與保守大眾相對的,是庫柏與僅存的NASA科學家;
後來庫柏的兩位小孩,湯姆和墨菲長大後也剛好位於兩個極端,只是湯姆又比一般人更頑
固,而墨菲的進取心遠勝其他人。
科學家全都是理想主義者嗎?有趣的是,科學家明顯也有理想與現實之別。老布蘭德和曼
在解不開重力方程式,又想到受精卵移民計劃之後,他們的規劃完全按照那「一個」計劃
在走,執行到底,也不再考慮其他可能性,甚至沒有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盤算(那個死心眼
與黑箱度台灣人應該不陌生)。
布蘭德和曼考慮的與講的都很有道理,畢竟他們的規劃利大於弊,但是自我限縮到只有一
個可能,私心過重,又不公開透明之下,最後要不是靠主角威能(或說歷史的必然性,這
裡也就是莫非定律),全人類真的會被那個沒有備案的僵硬計劃害死。
兩位理想組中的保守組布蘭德和曼,都念過英國詩人Dylan Thomas 狄倫.湯馬斯的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這首詩當中的
「dying of the light」,被《冰與火之歌》的作者馬丁拿去當書名,寫下他的第一本長
篇科幻小說《光之逝》(本詩另外出現在數部電影)。《星際效應》主要用到前2段:
Dying of the Light光之逝......消逝滅絕的孤獨美學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107050729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
老人在白晝將盡應燃燒與咆哮;
奮起,奮起抵抗光之逝去。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forked no light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雖然智者在其末路已知黑暗將至,
因為言語不再激盪雷電他們仍
不要溫馴地步入那美好黑夜。
全詩
布蘭德念了3次,第一次是太空船出發,第二次是在地球上對話,第三次是遺言;曼則是
在打倒庫柏後莫名奇妙的念了這首詩。這首詩4次使用時機使得它在電影中的言外之意相
當曖昧,布蘭德第一次念很有人類面對滅亡困局,積極進取的意象;第二次(只念第一句
)在事後想來是話中有話;第三次完全是對一個自以為利大於弊的黑箱老頭的反諷。
聰明曼念詩則是徹底惡搞這詩本來的正面意義,變成打著拯救全人類之名,實則只想自私
自救的的負面展示;同樣積極求生,自私的單身漢差點害人類滅亡,有情感羈絆的人卻拯
救了全人類,這就是愛的力量與偉大啊(大誤)。這大概正是諾蘭在《星際效應》人際情
感那部分的答案,帶領人類走向演化下一步的高升力量(Rise! 黎明昇起!),終究是人
際之間的情感牽連(目的)與理想性的開創力(手段),而非自利與保守。
以科幻電影來講《星際效應》很有創意,至少電影界近來沒有人用過這麼完整、精雕細琢
的手法,卻如此質樸地講科幻故事;它的科學相關設定與表達也儘量符合現實,至少那些
蟲洞的存在(有強調蟲洞自然不可能存在,所以一定是人為)、黑洞與行星的旋轉理論上
是可行的。然而,把《星際效應》擺進整個科幻領域的發展史來看,它的創意就黯然失色

絕大多數科幻的元素是小說先於電影,《星際效應》當中出現的科幻元素,多半都是科幻
小說創作20年以上,早已討論到爛掉的老梗(這是本片為何可以看似如此質樸的原因之一
),例如五次元、人類的提升與演化、愛和情感的力量,對熟悉科幻小說的讀者而言相當
親切。不過文字與影像畢竟有著本質的不一樣,能用影像,特別是電影這種最高級的影像
呈現方式,把這些傳統科幻概念演繹出來,諾蘭仍然不負諾蘭。
作者: sheldon1992 (~小文~)   2014-12-30 17:58:00
頭推!!分析的很棒
作者: datto (Regina)   2014-12-30 18:04:00
n刷
作者: wefun (TOEIC認證905分)   2014-12-30 18:08:00
great
作者: yushenglu (我愛莊小米)   2014-12-30 20:26:00
諾蘭粉加油
作者: chichilala (BigGame)   2014-12-30 23:08:00
超棒的分析!
作者: yantingtw (彥)   2014-12-31 01:10:00
你讀好多書歐!
作者: Joey452 (Joey)   2014-12-31 02:16:00
看了第二次才發現原來有很多細節,秒針其實早就在跳了
作者: globekiller (世界越快 心則慢)   2014-12-31 08:38:00
作者: lovefordidi (惡‧即斬)   2013-01-01 09:25:00
推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