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的電影
與原作不同的美國狙擊手
敝人是先看過自傳才看電影
下面是摘錄作者本人自傳,剛好是預告片中男主角決定向婦人與小孩(敵人)開槍:
開槍是我的職責,我不後悔。那名婦女死了,我只是確保她無法拖陸戰隊員陪葬。
顯然她不只要殺他們,也完全不顧附近的居民會被手榴彈炸到,或在槍戰中被殺,包括街
上的幾個孩子、躲在屋裡的人,甚至包括她的孩子……
她被邪惡徹底蒙蔽,因此無暇顧慮他們,一心只想置美國人於死地,不惜任何代價。
我那兩槍救了幾名美國人,他們的命顯然比那個女人被扭曲的靈魂更有價值,我能問心無
愧地站在上帝面前解釋我的工作,但我真的極度痛恨支配那名婦女的邪惡,至今依然痛恨
。
野蠻卑劣的邪惡,這就是我們在伊拉克的敵人,因此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把敵人稱為「
野蠻人」,真的沒有別的詞彙能形容我們在那裡遭遇的敵人。
老是有人問我:「你殺了多少人?」我一貫回答:「答案會增加或減少我的男子氣概嗎?
」
數字對我而言並不重要,只希望當時能殺更多人,不是想說嘴,而是因為我相信,若是沒
有野蠻人殺害美國人,世界會更美好。我在伊拉克殺的人,全是想傷害美國人或效忠新政
府的伊拉克人。
我必須克盡海豹突擊隊員的職責,殺死成天密謀殺害美國同胞的敵人。敵人的成功令我耿
耿於懷,雖然敵人鮮少成功,但任何美國人的死亡都是莫大的損失。
電影中的克里斯偏向於在戰火中,受到戰後心理決擇的軍人的表率。
並把克里斯兒童時的背景,即使退伍,即使到死前一刻,仍然為國家為使命而奔波。
原作中克里斯是一個相當典型的海豹,相較於電影,自傳更有趣的多。
因為電影太過於嚴肅,我並不反對導演這麼做。導演將克里斯生活中點滴趣事刪除,並將
作者輕描淡寫的殘酷給表現出來。
導演克林伊斯威特想讓觀賞者感受是;一個生活於美國南方天主教年輕人,使大家帶入自
身的情境,從911事件後加入戰爭美國士兵心境。
導演既,硫磺島的英雄,來自硫磺島的信,經典老爺車(應該就是導演本人的意識型態寫
粗略提一下,作者書中的文字內容:
作者所屬的小隊自製圖案「懲罰者」
這不是置入性行銷,而是他們小隊很喜歡懲罰者信念:你惡,我們比你更惡
所以他們在很多東西放都劃上這個logo,導演雖然有表現,但是應該刻意輕輕帶過(否則
電影主題就會被扭曲)。
甚至在後來克里斯與同伴合夥開的戰術訓練公司也運用類似的圖章,右眼是一個渺準十字
Despite what your momma told you...
Violence does solve problems
「不論你媽怎麼告訴你,暴力確實可以解決問題!」類似他們公司的口號,好像是源自於
海豹在索馬利亞海盜的俠持事件應對是否適當。(此事件曾被翻拍為:怒海劫或譯菲利浦
船長)
自傳很有趣,包括訓練中趣事、戰鬥中的衝突、克里斯的想法,對此類有興趣可以去翻閱
。
另外推薦與此類似的書籍「特戰綠扁帽」此偏於軍中趣事,本書特典主角為美國華裔,並
從西典軍校畢業。
如果要我為書中的克里斯凱爾下結論莫過於:他是一個優秀的士兵,戰場上,他在對的時
間,出現在對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