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沒有說是好雷,主要還是在於這部片所帶來的掙扎。
之前po了一篇無雷版的,而這篇則充滿個人主觀的見解。
爆雷又主觀
請慎入
- - -
我對於斯巴達式教育這類極度高壓式、父權式的教育是相當敏感的,更
別說是片中這種帶有強烈羞辱人的“提攜”方式。片中的魔鬼音樂教師
佛列契(Fletcher)擅長用各種將人貶低至狗的方式來激勵人成長,其
中很不人性的一幕,他甚至刻意地在閒談時詢問主角安德魯(Andrew)
的家中狀況,以便作為侮辱他的材料。
不過雖然過程充滿羞辱,安德魯基於想要成為偉大的鼓手的自我期許,
熬過了佛列契的關卡。在這部份片子非常厲害的描述了安德魯的狀態:
安德魯的親戚家人並不支持他學音樂,而他的父親雖然支持他的任何選
擇,但是他只是愛著他兒子而不見得能夠完全理解兒子對於追求成為傳
奇鼓王的渴望。所以,安德魯非常重視佛列契的肯定,這份重視在某些
時刻甚至超過了他所深愛的父親(從父親某次的提問來看,也可以看出
父親有些無法接受兒子的這種狀況)。不僅如此,他為了取得更多練習
的時間,即使放棄女朋友也在所不惜。在這種以師徒制為主的音樂訓練
的過程中,安德魯和佛列契進入瘋狂的調教關係,但是這樣的關係具有
高度的對立性,種下未來激烈的衝突。
這個對立在於佛列契設定高度競爭性的遊戲規則,找來更多鼓手威脅取
代安德魯的位子,雖然更加激勵安德魯,卻也造成極端的對立性。安德
魯有著無比的好勝心和自我期許,只接受讓自己變強的磨練,而不願意
佛列契有撤換他的機會。然而此時安德魯出了車禍,而不得不在舞台上
向命運低頭,而招致佛列契的撤換。這個嚴重的事件讓他近乎喪失理智
地攻擊佛列契,導致他被退學,但是佛列契也被安德魯的爸爸影響而撤
換,造成雙方極大的裂隙。
這一段中間有一幕我認為相當精彩,也是充滿辯證性的一幕。那就是安
德魯的爸爸找來疑似社會局的人,要安德魯思考是否「被佛列契虐待」。
安德魯的情緒顯然十分複雜,那一個場景的最後一幕停留在安德魯最後
吐出的幾個字:「那你們想要我怎麼說?」足以說明,安德魯可以明確
的了解這確實是極度高壓的環境,足以誘發燥鬱或是負面的情緒,但是
他對於傳奇的渴望似乎也無比認可這樣的教育方式。
最後面的部份安排也一樣很巧妙,再度讓安德魯遇到佛列契,以一種更
有距離的方式聊佛列契內心的想法。佛列契說:「很好,是殺傷力最強
大的兩個字。」意思是說,無限的苛責才能成就偉大。安德魯回說:「
你難道不覺得自己做的太過火?你的激烈手段或許毀了一個可能成為查
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樂手。」佛列契說:「不,查理帕克永遠不
會因為受挫而退出。只是我至今仍未栽培出任何一個查理帕克。」
然後,佛列契為了報復安德魯,邀請他站上舞台,很惡意的偷偷更改曲
目徹底羞辱他。但是安德魯則用一場精彩的表演說明自己就是佛列契第
一個栽培出的查理帕克。但是之後兩人真的和解了嗎?他們彼此的恩怨
真的如此消弭掉了嗎?為了成就偉大而走過魔鬼之路的安德魯,究竟是
感恩佛列契還是一樣地在心裡怨恨他?這些都可以有延伸想像的空間。
= = =
其實讓我很驚訝的是,似乎有很多人欣賞這樣的教育方式。「吃的苦中
苦,方為人上人」也許已經成為某種文化底蘊和通性,即使普羅大眾不
會勉力追求卓越,但是這樣的概念還是深植人心,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在
教育的過程中顯現出來。另外很多人認為「就是要當兵才像個男人」,
在我看來,也出於類似的價值觀。然而我自己認為,即使是為了追求完
美、要成為人上人,也不能以非人性的方式為之。對我而言,所謂的完
美不是單指最後的結果,過程也必須要考慮進去。在概念上類似於我們
不支持吃禁藥以爭取佳績的運動員,即使吃禁藥可能可以突破人體極限,
但因為我們認為吃禁藥是手段上的錯誤,所以我們還是不會認可這樣的
「完美」。
不過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不能吃禁藥,但是卻可以接受所謂的魔鬼訓練?
禁藥是普遍被排斥的,但是魔鬼訓練卻不被普遍認為是問題。這個問題
也可以延伸到許多教育場合,各種體罰、不當管教、規訓、…,或許我
們在辯論的最後都不免需要思考:如果接受體罰、不當管教的人“自己”
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那還算是「不符人性」嗎?究竟我們認為的人性
是什麼、範圍在哪裡?人性如何受到社會文化所左右?這些都是值得進
一步探究的,也是自己在看這部電影之後和部份觀眾所思考的主要差異
所在。
即使我是排斥這種教育方式,但是不得不對人的可錘鍊性和可扭曲性感
到佩服與感慨。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惡質競爭
有如此大的包容力,片中的主角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我們對於成就
的希望,其實是很容易逼使我們去接受壓迫。(至於為什麼我們要接受
完美?為什麼要成為傳奇人物?關於這點或許就已經超乎我想要探索的
範圍了。)這也讓我想到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裡面在
說明新教教義和資本主義精神的親和性。我不確定「吃的苦中苦,方為
人上人」究竟是固著於生物本能與跨文化的,還是受到資本主義社會薰
陶影響的結果。但毫無疑問的,這樣的精神和資本主義社會具有高度親
和性。
最後,我由衷的佩服這部片,鏡頭的語言和鼓聲融為一體,緊湊明快的
劇情節奏,如此生動地、激烈地呈現主角因自我實現的不可得而憤怒,
又因為憤怒而達成自我實現;還有佛列契對於魔鬼教育的執著與無悔。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1-31 00:45:00我一般情況我也不贊同這種方式
作者:
TiauEX (跳)
2015-01-31 00:52:00感覺這種老師就是變態阿
魔鬼教育華人夠多了 傳統觀念就是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作者:
yu1164 (鮪魚罐頭)
2015-01-31 10:54:00推!Fletcher跟主角父親是很強烈的兩個對比,看完後不禁在想,也許對主角這種性格而言,反而愛的教育會成了他的阻礙但Fletcher這種教導方式實在令人難以苟同......
作者: EasternAsh (砲灰) 2015-01-31 11:25:00
但舉凡那怕是天才 尤其是藝術的極限 背後教育基本變態但如果是一班教育 我覺得就不必了因前導教育教的是探索、思考能力 不需要高壓壓抑想像但追求極限的卓越 那真的又是另外一塊領域那個領域就真的不可能會有一個如何正確培育的答案
作者: cch1220 (CCH1220) 2015-01-31 18:22:00
推4樓
呵 這時代老師拿椅子起來砸砸看 馬上回老家吃自己還沒找到天才就先失業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