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進擊的鼓手》當怪物老師碰上怪物學生

作者: comebackkid   2015-02-01 13:59:18
《進擊的鼓手》劇情峰迴路轉、跌宕起伏,戲劇效果令人激賞,相當精彩。散場時我無意
聽到一位觀眾跟他朋友說的感想,形容得很好,他說:「看這部片很像在坐雲霄飛車」。
這的確是一部看完使人情緒高亢的片子,但這情緒是一種複雜的衝擊感,不代表電影傳遞
的訊息有國內宣傳材料寫得那麼勵志和振奮人心,某方面來看甚至可以說有點驚悚。
這部片在小處上創造了許多出奇不意與震撼,但觀眾在從這些情緒衝擊恢復過來以後,又
會驚覺整個大走向與角色塑造的顛覆。一開始很精彩地描繪Fletcher這個嚴師角色,以及
他的變態教學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強大壓迫和恐懼。這類調教菁英的教學現場,老師和學生
的權力關係本來就不對等。學生為求名師引路和留在菁英體系內,面對嚴厲的對待,多半
只有任憑宰割的份。Andrew被Fletcher當眾羞辱,從此沒日沒夜地練習。此時一種公式化
劇情的預期是:Andrew某日展現苦練的成果,讓Fletcher大為讚賞。Fletcher證明他的魔
鬼訓練有其意義,Andrew成為他的得意門生與一名偉大的樂手,兩人惺惺相惜,happy
ending。
《進擊的鼓手》的劇情跟公式化路線有少部分貼合,但經常先起個俗套的頭,然後再打破
預期,迸射出本片最有意思的火花。Andrew被Fletcher扔椅子、甩耳光落淚的首次震撼教
育,還有他受辱後的發憤苦練,就替Andrew形塑了一種「努力好學生」的形象。而他也的
確得到了尋常勵志片裡主角會獲得的那種「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因樂譜丟失事件臨危受
命上陣,但這些戲劇套路衍生的預期卻逐漸被推翻,產生處處驚奇。
Andrew沒有乖乖地一直當權力關係裡地位居下的待宰羔羊與好學生,他甚至也沒完全服膺
Fletcher的價值,把老師當成什麼明燈指引或貴人。Andrew不惜頂撞Fletcher,而且頂撞
的程度激烈到讓人覺得他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裡,他只在乎自己能否成就「偉大」這兩個
字。Andrew這種極端自我,也可說是自私的性格,故事裡對這種性格造成的傷害的呈現也
多到無法一一贅述:為苦練不惜和Nicole分手、吃個飯可以短短幾分鐘內把全桌人得罪光
、當著另一個鼓手的面說他的表現是屎。
所以Andrew與Fletcher的關係並不良性,並非傳統那種嚴師與高徒。Fletcher若阻礙
Andrew對偉大定位的追求,Andrew也絕對會把Fletcher當作障礙排除,所以他才會不惜在
台上當眾擒抱Fletcher。
Andrew是個上進的學生,上進到可怕的程度,也是標準的練習著魔,對成功的追求也著魔
,因此種種令人瞠目的場景一個接一個。最可怕的莫過於Andrew的汽車被卡車撞翻以後,
滿臉是血地從車裡爬出來,繼續跑步去比賽會場。到了比賽現場以後,Fletcher見他這副
模樣居然沒要他去醫院,還讓他演奏,等到Andrew痛到鼓棒都握不住以後,Fletcher才走
到他面前冷冷地說:「你玩完了,下去吧。」
本片最有意思的戲劇張力來源之一,便是Fletcher這個怪物老師居然碰上跟他旗鼓相當的
怪物學生,把生命賭在一件事上,不擇手段,得不到就近乎發狂。這態度是否健康,見仁
見智。片子本身針對這點也沒有下很獨斷的定見,而只是讓觀眾見到成就所謂的偉大,可
能要付出的代價。至於這種非常資本主義、世俗觀點的功成名就有多少價值,也視個人觀
感而定。
相較於其他挫敗-努力-成功的故事,《進擊的鼓手》的主角描繪,應該是比較貼近真實的
。運動文學作家方祖涵在《終將褪色的偶像金箔》一文寫道:「麥可‧喬丹是籃球打得最
好的地球人,可是真實生活裡,他是一個目無尊長、冷酷無情、小氣又刻薄的人」。這正
是個難解的矛盾,偉大成就奠基於極端偏執好勝的個性,這種個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卻很
有可能是個混球。
Andrew不是什麼溫良恭儉讓的主角,Fletcher更是個令人費解的角色,在顛覆觀眾期待上
也不遑多讓。傳統勵志片的鐵血教練角色能贏得敬重,除了專業能力與捍衛原則的堅持以
外,應該也要有值得尊敬的品格。縱使嚴厲,對學生的關懷也不能少。但從Fletcher的行
為來看,很難說他嚴格到底是為了成就學生,或是成就他個人偉大樂手老師的地位,以及
偉大的音樂藝術表現。他同樣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城府甚深,設局都鋪陳很久。例
如他跟Andrew話家常居然是為了蒐集等下羞辱他的資料,在酒吧的巧遇,我想他一看到
Andrew就起了在演奏會上暗算他的想法。面對這個巧遇,Fletcher實在有更君子的方式可
以處理,如果他夠寬宏大量,可以選擇原諒這個過去的學生。又或者他可以跟Andrew明白
說他知道是Andrew作證,直接表明他的不滿。但Fletcher選擇了可以說最陰險的一種手段
,這種有些小人的個性,創造了一個強力劇情轉折,又顛覆掉傳統鐵血教師角色的魔鬼外
表、內裡慈心,為學生願意無悔付出的設定。
更詭異的一點是Fletcher對Sean Casey死因的說法。他在學生面前提及Casey車禍過世,
不禁落淚,一度讓人覺得這個怪物也有人性的一面,結果死因居然是個謊言,目的很可能
是為了掩蓋他自己的責任。至於他落淚到底是為Casey難過,還是覺得單純覺得少了個人
材為樂界難過,我不太願意去想,因為第二個答案實在太冷血。在剛得知一個前學生自盡
後,看看Fletcher又做了什麼事:他現出最猙獰的一面,把三個鼓手折磨了個把個鐘頭,
操練到鼓面上血跡斑斑。把Casey的死因扭曲成車禍,便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凌遲學生,
這態度縱使能磨練出史上最偉大的鼓手,也不見得能讓所有人接受。
這對著魔師徒的各種作為,處處與勵志片角色相悖,是這部片最獨特的一點。堅毅與瘋狂
、自私的人渣和偉大的藝術家皆是一線之隔。斯巴達教法可能適合某些類型的人,但也可
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導演在訪談中提到他對Andrew與Fletcher這兩個角色未來的推想
:「Fletcher會覺得是自己贏了。Andrew則會過著抑鬱、空洞的生活,在30多歲死於藥物
濫用」。看完這段話,你還認為這部片非常光明勵志嗎?
作者: fallingjp (D)   2015-02-01 23:24:00
寫的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