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心得分享 有雷...
算是想要為這電影稍微平反一下...但可以理解為何多數人會給負評
雖然昨日食用完畢有種落寞感,但無損片中前3/4的精彩表現,理由後面解釋
同樣身為音樂劇愛好者,期待這部電影在台上映好久
也不太喜歡電影版的譯名,會讓人以為是可以帶小朋友去看的合家歡樂片
但Into the woods(拜訪森林)的靈魂主軸是在後半段美麗童話所遭遇的殘酷現實
其實根本是戰慄的童話故事總匯XD
電影版把原本音樂劇主要戲份的整個下半場戲份大幅刪減
整合得過於零亂匆促,讓人感到虎頭蛇尾
我猜可能原本是希望能加快收尾的節奏
反而適得其反,讓觀眾不僅心理上還未調適好期待上的落差值,
加上許多戲份刪光,就會有種霧裡看花然後戲突然就草草結束WTF的突兀不蘇湖感
個人覺得有些要點電影沒演到還挺硬傷:
1. 兩個白馬王子婚後又開始找新目標,各自去追求睡美人跟白雪公主,
Agony reprise同樣痴情迷人但聽起來令人心寒。
Agony原始重唱的第二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PJTik5mSo
(注意連結的結尾有已發瘋樂佩的尖叫哭聲)
2.王子與麵包師傅老婆調情那段其實不只接吻
迪士尼把成人線剪了,顯得事後女方的意亂情迷好像太花癡不合理
3. 長髮公主後來婚姻不幸福發瘋領便當
女巫媽最後唱小孩不聽話悲傷自掛不是因為她女兒跟男人跑了或被怪ㄧ怪就草莓
主因是她心愛保護的女兒死亡,看到ㄧ群人在那互卸責對人性失望,對世間了無留戀
去除掉整合失敗跟少了的劇情,只聽歌的話演員倒都實力派,好聽又忠於原著。
我自己是直到女巫自爆為止都看得蠻爽der,之後就弱掉
原著下半場都在森林裡,場景無變換、灰暗、缺乏張力。
我本來很期待透過電影會有更華麗的場面可以發揮,沒想到居然導得跟音樂劇一般陽春
甚至收尾比音樂劇更加無彩蛋Fu, 沒有驚喜感,也難怪會負評多。
雖然要能導出這劇本的核心主題挑戰度本就極高,
但沒有借由電影讓受眾最後有所省思或感動,實在可惜了這些卡司精彩的演出~
不過單純為了去聽歌跟場面的話,我可以為了對這部劇的愛無視結尾再去看一遍啦~:p
建議大家有興趣可去看音樂劇的版本(笑)
※ 引述《kolala ()》之銘言:
: 剛看完了此片,在我心中此片算是近年音樂劇改編的神作
: 應該說,因為原著本身就是神作,電影版故事未作太大變動
: 導演又是舞台出身的,所以在電影感和舞台感中間取得很不錯的平衡
: 加上演員們唱功都很到位,其實看得我蠻驚艷的。
: 但是,此片在台灣、甚至美國,都有不少負評,我可以理解。
: 話說在先
: 1. 中文片名很糟糕,我比較喜歡一般音樂劇版慣用譯名『拜訪森林』。
: 我尤其感冒的是不管台灣或是美國,迪士尼宣傳都與魔法、童話掛勾,
: 引用『黑魔女後顛覆經典』之流的低劣slogan,
: 意圖把此片營造成闔家觀賞童話音樂劇或奇幻片的宣傳手法。
: 2. 這片不是迪士尼童話。這片不是迪士尼音樂劇動畫。這片不是奇幻片。
: 本片是黑色喜劇,和音樂劇相同,分上下兩場。上半場是happy ending,
: 下半場則是風雲變色卻又發人深省的展開和收尾。
: 電影版的架構跟音樂劇原版相同。
: (P.S. 1988年,比起2001年惡搞童話的史瑞克早了13年。)
: 3. 本片是改編自同名音樂劇,1987年的Into the woods。
: Into the woods在1988年東尼獎獲得最佳音樂、最佳劇本,
: 同時也是最佳音樂劇提名。
: 對了,東尼獎是美國舞台劇/音樂劇最高獎項,
: 當年Into the woods主要競爭對手是歌劇魅影,
: 最後最佳音樂劇是由歌劇魅影奪下,不過音樂和劇本則是Into the woods獲得)
: 4. 本劇原著音樂是Stephen Sondheim,他算是近代美國最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
: 台灣觀眾可能較為熟知的是2007年改編電影,
: 由提姆波頓導演、強尼戴普演出的Sweeney Todd(瘋狂理髮師)
: 5. 本片導演Rob Marshall是舞台劇出身。
: 他最有名的片不是神鬼奇航四,而是2002年的Chicago電影版,
: Chicago贏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而Rob Marshall也因此片提名最佳導演。
: 好了,有了以上的基礎知識。說說我對Into the woods的感想。
: 原作的音樂劇本來就是神作,電影版翻拍的也很不錯,
: 在電影藝術和舞台表演中取得很巧妙的平衡,算近年我最愛的音樂劇電影了,大推。
: 電影版卡司唱的真好,不論主角配角,每個角色都好鮮明討喜。
: 梅姨光是一首Stay with me就海放安海瑟薇當年悲慘世界的I dreamed a dream,
: 想不出什麼理由今年奧斯卡女配不頒給梅姨。
: 前面提到,Into the woods在舞台和電影取得很不錯的平衡,
: 就和Chicago一樣,因為比較超現實,所以使用戲劇式較誇張的演出其實還挺自然的。
: 相較之下悲慘世界電影版我就覺得有點可惜,演員acting的部份凌駕singing部分,
: 悲慘世界電影版中很多歌曲比較像在念口白,而不是唱歌。
: 這點Into the woods電影版就處理的很好。
: 我特別喜歡電影版在音樂的處理,樂團配器比百老匯音樂原版豐富很多,
: 的確營造了很華麗豐沛的感覺,搭配電影的質感算恰如其分。
: ======
: 再來說說此片在台灣、美國有不少負評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
: 以台灣來說,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獅子王,加上也算廣為人知的Wicked和西貢小姐
: 算是台灣觀眾印象中音樂劇該有的樣子
: 不諱言,我也很喜歡這些耳朵聽起來油滋茲又超芭樂洗腦的音樂
: 加上現場演出金光閃閃,娛樂性十足,親身到百老匯和倫敦時,
: 這些劇我也超愛看的
: 相較之下,Into the woods較小眾、觀眾較陌生,但不代表是爛作品
: 前面說過Stephen Sondheim在美國音樂劇界的地位就不加贅述
: Into the woods從來就不是一齣金光劇、也不是一齣芭樂劇啊
: 他本身就是個黑色喜劇,只是用知名的童話故事當做主軸嘛
: 台灣觀眾對作品不熟悉、片商宣傳方向又大誤導
: 其實當初還未看此片前,就稍稍有點擔心此片在台票房和評價
: 說真的,到戲院看到觀眾還不少更是害怕,
: 國高中生、甚至小孩,真的看得懂裡面Children will listen的含意嗎?
: 用Once upon a time就一定是happy ending的歡樂童話嗎?
: (請注意,格林童話本身就是比較黑暗、帶著許多隱喻,用童話糖衣包裝的殘酷故事了)
: 以上。
※ 引述《kolala ()》之銘言:
: 剛看完了此片,在我心中此片算是近年音樂劇改編的神作
: 應該說,因為原著本身就是神作,電影版故事未作太大變動
: 導演又是舞台出身的,所以在電影感和舞台感中間取得很不錯的平衡
: 加上演員們唱功都很到位,其實看得我蠻驚艷的。
: 但是,此片在台灣、甚至美國,都有不少負評,我可以理解。
: 話說在先
: 1. 中文片名很糟糕,我比較喜歡一般音樂劇版慣用譯名『拜訪森林』。
: 我尤其感冒的是不管台灣或是美國,迪士尼宣傳都與魔法、童話掛勾,
: 引用『黑魔女後顛覆經典』之流的低劣slogan,
: 意圖把此片營造成闔家觀賞童話音樂劇或奇幻片的宣傳手法。
: 2. 這片不是迪士尼童話。這片不是迪士尼音樂劇動畫。這片不是奇幻片。
: 本片是黑色喜劇,和音樂劇相同,分上下兩場。上半場是happy ending,
: 下半場則是風雲變色卻又發人深省的展開和收尾。
: 電影版的架構跟音樂劇原版相同。
: (P.S. 1988年,比起2001年惡搞童話的史瑞克早了13年。)
: 3. 本片是改編自同名音樂劇,1987年的Into the woods。
: Into the woods在1988年東尼獎獲得最佳音樂、最佳劇本,
: 同時也是最佳音樂劇提名。
: 對了,東尼獎是美國舞台劇/音樂劇最高獎項,
: 當年Into the woods主要競爭對手是歌劇魅影,
: 最後最佳音樂劇是由歌劇魅影奪下,不過音樂和劇本則是Into the woods獲得)
: 4. 本劇原著音樂是Stephen Sondheim,他算是近代美國最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
: 台灣觀眾可能較為熟知的是2007年改編電影,
: 由提姆波頓導演、強尼戴普演出的Sweeney Todd(瘋狂理髮師)
: 5. 本片導演Rob Marshall是舞台劇出身。
: 他最有名的片不是神鬼奇航四,而是2002年的Chicago電影版,
: Chicago贏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而Rob Marshall也因此片提名最佳導演。
: 好了,有了以上的基礎知識。說說我對Into the woods的感想。
: 原作的音樂劇本來就是神作,電影版翻拍的也很不錯,
: 在電影藝術和舞台表演中取得很巧妙的平衡,算近年我最愛的音樂劇電影了,大推。
: 電影版卡司唱的真好,不論主角配角,每個角色都好鮮明討喜。
: 梅姨光是一首Stay with me就海放安海瑟薇當年悲慘世界的I dreamed a dream,
: 想不出什麼理由今年奧斯卡女配不頒給梅姨。
: 前面提到,Into the woods在舞台和電影取得很不錯的平衡,
: 就和Chicago一樣,因為比較超現實,所以使用戲劇式較誇張的演出其實還挺自然的。
: 相較之下悲慘世界電影版我就覺得有點可惜,演員acting的部份凌駕singing部分,
: 悲慘世界電影版中很多歌曲比較像在念口白,而不是唱歌。
: 這點Into the woods電影版就處理的很好。
: 我特別喜歡電影版在音樂的處理,樂團配器比百老匯音樂原版豐富很多,
: 的確營造了很華麗豐沛的感覺,搭配電影的質感算恰如其分。
: ======
: 再來說說此片在台灣、美國有不少負評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
: 以台灣來說,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獅子王,加上也算廣為人知的Wicked和西貢小姐
: 算是台灣觀眾印象中音樂劇該有的樣子
: 不諱言,我也很喜歡這些耳朵聽起來油滋茲又超芭樂洗腦的音樂
: 加上現場演出金光閃閃,娛樂性十足,親身到百老匯和倫敦時,
: 這些劇我也超愛看的
: 相較之下,Into the woods較小眾、觀眾較陌生,但不代表是爛作品
: 前面說過Stephen Sondheim在美國音樂劇界的地位就不加贅述
: Into the woods從來就不是一齣金光劇、也不是一齣芭樂劇啊
: 他本身就是個黑色喜劇,只是用知名的童話故事當做主軸嘛
: 台灣觀眾對作品不熟悉、片商宣傳方向又大誤導
: 其實當初還未看此片前,就稍稍有點擔心此片在台票房和評價
: 說真的,到戲院看到觀眾還不少更是害怕,
: 國高中生、甚至小孩,真的看得懂裡面Children will listen的含意嗎?
: 用Once upon a time就一定是happy ending的歡樂童話嗎?
: (請注意,格林童話本身就是比較黑暗、帶著許多隱喻,用童話糖衣包裝的殘酷故事了)
: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