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圖文版:http://paulyear.pixnet.net/blog/post/59943385
兵荒馬亂的年代
面對敵軍的神出鬼沒
即使成功攔截了機器
依舊束手無策
直到他的出現
以解開世上謎題為目標
卻怎麼也無法了解
那複雜的 人 心
每每在得獎的電影片單,傳記片都是最吃香的類型,畢竟有真實的人物在前,
如何揣摩的好就是一個挑戰,人的一生是這麼的漫長,
如何去蕪存菁不變成流水帳,就要看導演編劇的功力。
那由獵頭遊戲挪威導演摩頓·帝敦所執導,
新福爾摩斯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和綺拉·奈特莉主演,
描述電腦之父艾倫·圖靈的模仿遊戲表現怎樣呢?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首先,傳記片挑重點是很重要的,模仿遊戲將主軸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圖靈協助軍方破解德國密碼系統Enigma的過程,即使電影並沒有太著墨戰爭的部分,
以此為背景就多了分秒必爭的緊張感,當他們用機器好不容易解開了密碼,
到底要怎麼去處理這生死交關的問題,選擇大愛還是小愛,又是值得探討的地方。
其次,傳記片能拍得不落於窠臼,
這又是一個很不簡單的工作,但此部分模仿遊戲表現的非常好,
主軸外再加入現在與求學階段的描寫,三條線的交織都有其傳達的目的,
少年時期帶出其對於真愛的渴望,現在線則感嘆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排斥,
導致有機會完成更大成就的他英年早逝,流暢的剪輯完整建構出圖靈的一生。
若故事完整又言之有物可謂極品,
模仿遊戲在表面描述圖靈曲折的一生之外,其實也呈現那個時代許多不公平之處,
不論對於女性工作或是同性戀的歧視,不管艾倫·圖靈擁有高於常人的聰明才智,
但因為對於人際互動的不擅長,從小到大也飽受欺負和冷言冷語,
他一生著迷於人工智慧的研發,是否也是因其對於愛的渴望呢?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 社會終將越來越開放
但 那是無數犧牲所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