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看了會令人感動,可是感動只在當下,深思後只覺得受騙。
為了方便閱讀,以下條列說明:
1.扭曲圖靈的真實性格
圖靈在電影裡的形象,是個感情豐富卻不擅表達的天才。透過BC出色的演繹,更是完美展
現了一個不近人情卻又渴望被理解,複雜又矛盾的天才形象。
做為角色他很成功,可是這不是圖靈。
只是又一個觀眾希望看到的,康柏拜區式的天才(或者說大眾刻板印象的天才,畢竟電影
中的圖靈和影集的福爾摩斯在表現上仍然有所不同)
2.淡化圖靈的同志傾向
圖靈是同性戀,遭到政府迫害直到多年後才平反。可是電影並不強調「因為同性戀而受迫
害」而是把範圍擴大到「被世人遺棄的人」,因此又更動史實,讓圖靈幫助瓊進入團隊,
促使兩個人成為對照。
如此電影不只能感動支持同性戀的人們,其他有志難伸的人(包括我在內)都會受到感動
,可是這卻淡化了「同性戀受到迫害」這個問題。
這也從整部電影,完全避談圖靈的情欲可以看出來,小時候和克里斯托福的互動,要說是
好朋友也不過份,畢竟電影中圖靈是那麼渴望被理解,性別對他來說真的有差嗎?
3.無法自圓其說的結局
上述兩點,雖然說是「缺點」但仍然是電影之外的,只要不把這部片看成圖靈傳記,而是
某個虛構角色,那就沒有大問題(頂多是讓討厭正向能量的人覺得太狗血,我是還好)
問題是最後它又要回到史實,也就是圖靈自殺的悲劇結局。
問題就大了。
圖靈的性格被扭曲,遭受到的壓迫也被淡化,他對他人情感的依戀又被增強(甚至把機器
改名成克里斯托福...)可是對待陌生人又是那麼地冷淡(看看他在審訊時裡多帥啊)
他怎麼會自殺呢?軟弱的他捨得克里斯托福?堅強的他會這麼簡單投降?
總體來說,
它是失敗的傳記(個性改到連圖靈他媽都不認得了)
也是殘缺的劇本(後半段性格和劇情跳tone跳很大)
卻是成功的商業電影(煽情的時候真的是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