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是昆汀·塔倫提諾的成名作,獲1994年的坎城金棕櫚
和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並且直到今天還是很多影迷的心頭好,被認為是電影史上不能忽
視的重要作品之一。
2.朋友的朋友推薦給朋友,朋友又推薦給我。在電影拍出來的二十年之後,我終於與它相
遇。雖然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作品,卻一點也不顯陳舊,看的過程還是了不少奇特的觀影感
受-也許就是人稱的「昆汀的風格」(我想其中包含他獨特的世界觀、敍事方式和電影語
言)。
3.看完之後我在維基百科瀏覽了它的資料,看到維基的撰寫者稱它「後現代」電影的代表
作品。我沒有細究這種說法的根據和來源,但就個人感受以及對「後現代」極為皮毛的了
解,對這樣的一種看法卻頗為同意。最讓我有感受的是「混搭與拼貼」式的手法(另一個
做得讓我難忘的是王家衛同樣在1994年拍出的《重慶森林》),這裡指的不是它三個故事
,而是把不同電影元素(黑道仇殺、詐騙、搶劫、嗑藥混著吃飯、跳舞、聊天、上廁所、
家居生活與出人意外的神跡)組合在一起,呈現出來的時候卻剛剛好、一點也不突兀並讓
人意外且印象深刻。
4.記得前幾週參加三餘書店的地殼下影社放cult影展的第一週,一位影友提到這部片,意
思似乎是「廣義來說《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也可以稱作cult電影」。我在看這部
片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念頭閃過。雖然後來查出,它在當年也可以說是很成功的電影,所
以大概算不上cult,但它詭異的步調、古怪的劇情理路與神奇的結局,都有一種cult感(
非主流和另類的感覺),連它迷人的地方(很長的背後鏡頭、不知意義何在的對白、不知
用意何在的角色等)都給人cult的感覺。我想即或它打入主流市場、算得上是成功電影,
但應該還是很合小眾喜歡cult電影的人的口味吧。
5.前面把討論重點都放在形式上,並不是說它的劇情不強(怎麼可能不強,它可是奧斯卡
最佳原著劇本),而是覺得這是一部在形式帶出內容的作品。它讓我想到瘂弦〈形式的魅
力〉一文寫到:「關於形式的重要,以席勒(〈強盜〉的作者)的闡釋最為精闢,在一篇
論悲劇的論文中,他指出悲劇為觀眾帶來的痛苦和憐憫,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形式-形
式的魅力。人們花錢買票進入劇場,不是專門來看『內容』的,劇院是娛樂場,畢竟不是
哲學教室,觀眾之所以激動流淚,乃是因為劇作家、導演和演員成功地運用悲劇形式所醞
釀的美感效應。席勒認為藝術家的最大奧秘,端在『用形式消滅內容』這一點上;排斥內
容、隱藏內容、靈活支配內容的『技倆』愈出神入化,內容本身也就愈發恢弘壯麗,愈能
得到彰顯。這樣的看法,與《文心雕龍》論及『情采』時提出的『質待文』、『文附質」
』的辯證關係,雖然說法不同,但最終的結論還是一樣的。」瘂弦段話,最初讓我想到的
是最近看的《親愛媽咪》,強大形式帶出強大的力量,整個人都像被吸到電影裡,與主角
感同身受從頭到尾。然而,這部片卻讓我對這段話有另一種理解。如果說《親愛媽咪》是
把隱藏了內容,讓我們整個投入在人物角色上的話,《黑色追緝令》就是讓形式奪去我們
的目光,再透過三個故事出人意表的結局托出其內容(有點像變魔術?)。一開始可能覺
得很不適應(雖然片頭預示了奇怪的氛圍,但沒有看到最後完全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麼),
到一個故事結束,才開始進入狀況。第二個故事開始,我們腦子已經開始啟動運轉,開始
期待後面發展和驚喜。到第三個故事,整個人都在預備接受驚喜的狀態。我個人實在不能
不說是一種「形式消滅內容」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