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izawahide (Val Valentino)》之銘言:
: 以前大部分的電影大多都80分鐘-90分鐘而已
後面恕刪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為何現在的電影片長(feature length)「越來越長」.
我們先來看看有沒有短的限制吧,根據「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美國電影學院」
、及「英國電影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nd British Film Institute)定義,電影的片長應要
「多於40分鐘」.但是相關單位卻沒有對於片長限制及定義.
其實「兩小時左右」是在美國基於戲院的商業考量,以一般時段下午下班(以前是五點).
下午六點的熱門算起,一晚可以放映約三場.(到十二點左右)
所以一般戲院都會希望片長在兩小時左右,,反過來說他也不希望太短被買票的人罵.
由於美國是主要市場,兩小時片長的不成文規定也就開始流傳.
其實歐洲或是印度電影片長隨便都是三四小時.
但是這個不成文規定其實沒這麼映,有時會看對象開放.
我們其實可以大略歸納出所謂的大片、大導演、熱門片...等等,都無此限制.
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以前有許多享譽國際的「非美國」導演的電影,在每上映
就會受到欺負,有名的例子就是義大利導演「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
(西部鑣客三部曲、四海兄弟的大導演),他的大作動不動就是三四小時,但是美國戲院
卻要他都縮到兩小時內,否則不准上映.
其中最淒慘的就是「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原片長達六小時,但是美國方面卻強迫他縮到兩小時,
導致上映時大家都看不懂而票房其慘,但是在其他地區的「超時版」
卻有廣大收穫.,一直到後來電影大紅美國讓他的四小時版「重新上映」.
而我們看到很多電影在日後發行DVD也會有所謂的「導演編輯版」、「未刪減版」
這些能在市場上多撈點錢,其實也不錯.
這情況到後來市場變動後有改變,包含生活習慣改變,觀眾忠誠度等等影響.
還有「三部曲」,形式電影的成功,導致片長不是一個太重要的限制.
總之,一切都是市場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