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親愛的》導演陳可辛專訪

作者: pobea (拍子)   2015-04-06 01:30:45
「換位思考,這個世界才會更好。」
《親愛的》導演陳可辛專訪
原文連結:http://goo.gl/uxxM1g
【文/吳老拍】
深受台灣觀眾喜愛的香港名導陳可辛,繼講述中國夢的賣座勵志片《海闊天空》後,這次帶來探討中國拐賣兒童社會議題的感人親情片《親愛的》,集結趙薇、黃渤、郝蕾、佟大為、張譯等優秀演員共同主演,在中國創下3.42億人民幣(約17.3億台幣)的票房佳績。
二次拐賣與換位思考
本片由真人真事的尋子紀錄片改編,前半段由黃渤和郝蕾飾演孩子被拐騙的父母,千里尋子的過程賺人熱淚,但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趙薇飾演的農婦李紅琴,在農村撫養的6歲兒子和3歲女兒,是去世的丈夫拐來給她撫養,被發現之後,她和兒女被拆散,兒子被黃渤和郝蕾帶回,女兒被安置在福利院,對孩子來說,造成如同被「二次拐賣」的傷害。而趙薇為了要讓女兒回到她的身邊,從小農村到大城市找律師打官司,這股不顧一切要帶回孩子的勇氣,也令人動容。
本片前半段感人至深,後半段卻發人深省,陳可辛導演再度展現他擅長拍出細膩情感的執導功力,電影展現出溫潤動人的親情力量,讓觀眾用淚水洗滌心靈,感受到愛的溫暖;導演也希望觀眾能「換位思考」,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沒有絕對,不是非黑即白,以不同的立場去思考,才能減少彼此的矛盾與對立。
反思社會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編劇張冀扎實的布局構思,在影片後半段添加許多虛構的戲劇元素,創作出如農民工、都會白領、土豪新富等不同社會階層的角色,呈現當代中國複雜多元的面貌;陳可辛導演以寫實的拍攝手法,盡量貼近真實,拍出這些角色的生活實景,為觀眾勾勒出當今中國社會各階層不同的生活樣貌,彷彿透過電影完成一幅中國「當代浮世繪」。導演也透過巧思安排片中諸多細節,使得觀眾進一步反思每年有超過二十萬兒童被拐賣的社會現象背後的種種成因,如一胎化政策、社會貧富差距大、城鄉差距過大等社會結構性問題。
陳可辛導演和女主角趙薇日前接受Yahoo!奇摩電影專訪,暢談本片的理念,和演員們一起把戲做好的心情,談及因為後半段虛構的情節,造成農婦李紅琴的原型人物高永俠的不滿,陳可辛導演也再次道歉。
前半段讓觀眾被感動,後半段讓觀眾去思考,這是刻意的嗎?
陳可辛導演說:「純粹的感動,故事原型千里尋子紀錄片都有了,對電影來說,後半段的虛構比現實更精彩的,觀眾以為故事要結束了,才出現了趙薇的角色,她的出場,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開始,在第一個小時裡,要如何把這個角色的弧度帶出來,這才是困難,也是我立定決心要拍這部片最大原因 。」
希望觀眾站在不同的立場換位思考。
陳可辛導演接著說:「趙薇的角色和黃渤飾演的角色立場是對立的,片子前半黃渤和郝蕾兒子失蹤了是正方,趙薇養了黃渤的兒子是反方,但後半段正方、反方的位子對調了,黃渤和郝蕾把孩子從農村裡又帶回城市裡去,換成趙薇沒了孩子,觀眾的視點也跟著對調了,這也就是我一直想強調的換位思考,這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沒有絕對的黑、絕對的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才能去解決問題,去解決矛盾。」
陳可辛導演:「代表自己與劇組跟向原型人物道歉。」
問及本片對紀錄片有很多改編,後半段虛構的部分,跟原型人物高永俠的實際狀況不符,為什麼有這些虛構跟改編?片尾為何想放紀錄片的片段?陳可辛導演說:「女主角反傳統的在第53分鐘才登場,前面一小時的千里尋子,都是為了鋪墊趙薇飾演的李紅琴這個角色,後半段才是我真正想講的精髓。李紅琴的原型人物,在現實裡她來到深圳幾次,但最後都被迫回去;片中改編她為了要把女兒從福利院帶回家,找了佟大為飾演的律師打官司,實際上這官司是沒有發生的,官司是不會被受理的,這在任何國家都很難發生,那後半段就沒戲了,這肯定需要改編的,但片中情節李紅
琴和民工上床、下跪、懷孕,這些都是沒發生的,這對原型人物不公平,片尾加上紀錄片,是為了讓觀眾更感受到父母失去孩子的痛,如果造成她的困擾,影響到她個人的生活,我在這代表自己與劇組向她道歉。」
中國社會的當代浮世繪
問及這片很難得的是透過拐賣兒童的事件,以不同社會階層的角色帶出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陳可辛導演說:「除了純粹拐賣的故事,這個題材給我一個最好的平台,從一個拐賣兒童的事件,看出中國整個社會的不同階層,包括三四線城市的人去到大城市去打工,所以產生了許多矛盾,大家對怎麼樣成功,改革開放後大家要發財的時候,就像黃渤跟郝蕾夫妻,一起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郝蕾變成中產階層,但黃渤還是在城市底層討生活,兩人離了婚,孩子就丟了。為什麼每年有二十萬的小孩丟失?農村富起來後,比較有錢的人家為什麼買小孩?在一胎化政策影響下,為什麼
拐的是男孩、棄的是女孩?因為傳宗接代的傳統思維,這些都是中國社會高速發展的現象,這不僅是個人的錯誤,不只是政府的錯誤,甚至可以講是封建時期幾千年累積的東西,迷信、風水千萬個理由加起來才是現在的後果,所以希望大家能互相理解,換位思考,這個世界才會更好。」
從細節來看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
片中很多對生活細節的描述,怎麼想從細節裡讓觀眾理解中國社會不同的真實面貌?
陳可辛說:「老實講一開始我也不知道有這麼多細節,這個必須得誇獎我們的編劇張冀,他的劇本是非常人文的,對一些社會性的東西,他的觀察是很仔細的,像黃渤和郝蕾從外地來到大城市,外地人生的小孩沒有當地的戶口,片子一開始小孩被拐走時,蹲在幼兒園門外看裡面的小朋友在滑冰,這門裡門外代表的就是外地人的子女上不了戶口、進不了當地的幼兒園。所以我希望觀眾看這部片不只是看表面的劇情或者是感動的情節,還要看這部片帶出種種的社會問題,在中國發生的問題是很多因素加起來的,用心去看,就會有更多理解、才會更包容。」
趙薇:「兩個善良的人,變成這場悲劇的正反主角。」
這部片有很多角色互動很細膩的細節,這也是戲好的原因,不用講太多,幾個畫面出來就能讓觀眾感動,譬如最後黃渤晚上去倒垃圾,但不放心又轉回去抱著小孩下樓才安心,卻發現趙薇偷偷在那邊等,這才產生兩個人的對話,可否聊聊這場戲?趙薇說:「其實這是導演特別為我跟黃渤加的一場戲,因為導演一算下來,我們竟然沒有對手戲,第一場搶孩子在農村中你追我趕,第二場孩子被拐賣的父母們圍打我,都沒有講到話,導演想怎麼樣也要幫我們安排對手戲。其實那場戲我也挺喜歡黃渤的台詞。黃渤說:『我最多也就做到不恨妳,這到頭了。』我說:『別讓孩子吃桃,
他會過敏。』我們話不多,但是這兩點就是說兩個人都是非常善良的好人,背後都是善意的,卻因為拐賣的事情,兩個善良的人,變成這場悲劇的正反主角。」
導演談黃渤與趙薇的對手戲
導演接著說:「確實就是拍完戲,他們倆竟然一句話都沒講,的確是違反觀眾意願,我也是觀眾,我也想看他們演對手戲,但想了好久,一直想不出來能加什麼,曾經想過讓趙薇跟小孩說:『我不是你媽媽。』但這樣有點土,而且趙薇覺得李紅琴怎樣也不會開口講這句話的。因為她心裡認為自己也是媽媽。後來大家討論不如找前面有講過的話,就想到黃渤一開始對網路視頻講那句別給我兒子吃桃,到後面角色換位講回一句話,他最懂兒子的一個秘密,以為自己最貼心。但其實另外有人跟你一樣清楚兒子,還可能比你更清楚。因為過去這三年是其實她是跟孩子一起生活,這給
黃渤感覺儘管兒子拿回來,但這三年是磨不掉的,這個是跟她親一輩子的,是在她心裡面,你是拿不掉的,我覺得那是非常非常痛的。」
後記:「希望像飯一樣,不吃不行;影評跟吃飯一樣,不看不行。」
訪談結束後,趙薇主動對我說:「我看你這部電影看得挺仔細的,讓導演回答都來勁了一點。」我說:「希望透過訪談將導演拍攝實細心呈現的這些細節,讓觀眾能更多思考,雖然不見得很多人看,但總會有人看到。」趙微接著說:「放心!陳可辛導演網上的評論都會看的。就像黃渤在片中的台詞『希望跟飯一樣,不吃不行阿,導演會說影評跟吃飯一樣,不看不行阿。』我回說:「觀眾看完很感動,上網一找看到很多看片時沒注意到的細節,或再度勾起當初看電影時的感動,這時電影評論或深度訪談,還是有作用的。」陳可辛導演也回說:「起碼小眾的人還是會去看,還會
使得他們有更多思考。」從這個對話小插曲,也看得出兩位電影人正面幽默且認真對待電影的基本態度。
作者: hsiangyukao (hsiangyukao)   2015-04-06 20:12:00
推 希望能在一片玩7汪海中找一廳親愛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