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以下有擂
剛開始還沒看這部電影前,
以為這部應該又是傳統的那種勵志片,主角失敗->變強->挫折->突破->成功,
導致大家好評不斷時興致缺缺,
但當我仔細一看時,天啊........眼睛從頭瞪大著到最後片尾一個音符.
這部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某部小說裡的一段話:
"強者,常常沒有群體概念。
或者說,自我中心旺盛的人,有着比一半人更大的實踐力,
鞭策自己走上成為強者的修羅之路。
因為不得不的自負,
因為這種人的自尊最昂貴,
因為根深蒂固的自以為是。
只要看到別人走在前面,這種人就會焦躁難捱地加速向前。
久了。
強,就成為一種偏執。
即使失去了根,還是想燦爛地開着花。"
主角正是這樣的一種人,
在學校沒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自我中心旺盛,為了練鼓怕以後被女友念先提分手,
有著比其他人更強的實踐力,每天練習的比別人勤奮,
為的是什麼?
是因為他喜歡打鼓?
不盡然,
鞭策他的始終是他自己,
他自己想到從家人獲得的肯定,
想要證明比其他首席還優秀,
最後變成了一種偏執,
即使手流血,也要硬是著魔般的苦練,
不是因為愛爵士,不是因為愛打鼓,
而是從頭到尾表情猙獰,想要變得更強,更強。
最後失去了根-當初進來學音樂的初衷,對打鼓的熱愛。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發現,是什麼力量驅使主角回到舞台,重拾鼓棒?
是路邊那位也在打鼓的街頭藝人嗎?
不是!
是一個重新證明自我的機會,一個燦爛開花的機會。
我也很欣賞片中最後沒有交代表演會的後續,
因為結果是如何,那些都不重要了...........
反觀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
不難發現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人出現,
有些人拚命考進好大學、研究所,不是為了學到更多東西,
是為了在別人的眼中獲得肯定,
有些人拼命的累積存摺上的數字,
卻發現隨著數字越高;空虛感也跟著膨脹。
看完這部片,有些勵志,也有些警惕,
勵志;
勉勵那些還在變強途中的那些勇者們,
不要因為一張朝你頭上飛來的椅子而沮喪逃跑,
不要因為一句good job well done而自滿就此停滯。
警惕;
在變強的路上,
不要忘記當初變強的理由,
不要讓努力成為一種偏執,
為了別人的看法而跟自己過意不去,
放下鼓棒,
Nicole都說去你家了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