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122239 (Sharp)
2015-05-06 16:29:57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47891389
(手機排版抱歉)
我想《三分男孩》所探討的議題涉及多方面相,用「青少年詼諧喜劇」當作外衣去包裝整
部電影,讓觀眾能夠毫無壓力的、放鬆的去看待電影想探討的話題。
「如果有1-10分,你覺得自己是幾分?」一個簡單卻又艱澀的問題直接切入核心,主角鄧
肯認為自己有6分,但川特卻表示鄧肯只有3分,一方面是代表自己與旁人替自己所打的分
數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是否代表著川特認為鄧肯必須更加努力才能拿到剩下的分數?如果
努力拿到了所有分數,就真的代表人生已經滿分了嗎?
大人總是多變,外表輕浮的歐文、霸道劈腿的川特、非常多話的鄰居、沒安全感的潘,多
種「可供參考」的大人範本圍繞在鄧肯周圍,如果自己只有3分,那有誰又得到了3分以上
呢?
歐文這個角色算是本部片的靈魂人物,儘管已成為法定上的「大人」,內心卻依舊是擁有
單純赤子心的「小孩」,說話總是幽默,常常講了許多不曉得是認真還是笑話的句子,對
比了主角鄧肯認真、話少的個性。但正是如此的不受限性格,帶領著鄧肯「長大」,去做
、去嘗試以前不曾做過的事情,例如在人群中跳舞接受歡呼、學會把妹技巧、結交到許多
好朋友,這大概是鄧肯以前深信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片中也放進了青少年電影必有的愛情橋段,不過僅止於點到為止,並沒有過多影響了整部
電影,鄧肯與蘇珊娜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正處於曖昧不清的階段,表示著鄧肯這個年紀
對於愛情的憧憬與不確定性,他們會如此投緣,也許是彼此際遇相仿,父親同樣離去、對
於這個地方興致缺缺、母親的轉變,讓他們相見就像是遇見知己一般,自然靠近。
《三分男孩》如此自然、寫實的談及青春期男孩的自我探索,對於環境轉變的不安與適應
,而大人同樣也有著自己的煩惱,或許誠如母親潘所說:「為了保護我們所以我們得做一
些事。」,就算知道男友川特劈腿仍選擇原諒,這不是鄧肯能理解的,卻是大人的無奈。
一個問題,「如果有1-10分,你覺得自己是幾分?」,過了一個暑假大家都在心境上多了
體悟與成長,對於自己的分數,是加分還是扣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