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陽光空氣跟水乃至於人物人物男女與時光,全都是周格泰的所有物。
所以,在某些方面來說,這部片是失敗的」
一、從表象來看
一開始我就是因為周格泰來看這部電影的,一直以來我始終對她建構出來的世界深深著迷
,如果說一部電影是在描述一個導演瞳孔中所內含的光影,那我想周格泰導演的瞳孔細緻
程度必定是超乎常人的,且載有過度唯美的濾淨,好叫所有多餘的都被省略。
但這種唯美本身也造就了其本身的侷限,猶如西湖樓閣的假山假水終究不能脫離那一方天
地,我們始終知道他假,但假的很真很完全,也存在感也就如同真實了。
回到這部電影本身,導演的電影有它濃濃的風格,而他的風格浸潤到了每一個角色,而變
成了一種周'S風格,簡而言之,劇中的腳色與其說是腳色本身不如說是導演本身,如果導
演是文靜的女生就成了王蕾,如果導演是城市的單身貴族就成了林克銘。在這個基礎下每
一個腳色都有一個相同的內含,乃至於同一人格下的談話邏輯、美感、布置。
你不會看到林克銘家中有巴洛克或王蕾家中有粉紅冒泡的產品因為那都不是導演的風格。
二、從內含來看
「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你們心靈雖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
我驚豔的是這部片的內涵,導演近似精神疾病的追求邏輯的一致性乃至於觸碰到了這世界
絕對不一致的軟弱。
整個來說我覺得整部片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在討論靈魂的渴望與肉身的軟弱,劇中的腳色對
照安排,都是為了鋪陳這一個命題。
(一)「我們以為愛就是愛,卻讓愛變成了做愛」
如同劇中的雯雯問葉中樹有沒有感覺時,最後回了"原來你要的是這種感覺",你要的感覺
究竟是摸胸接吻的肉慾,還是跟著回家的愛戀?
此外劇中的白白與琪琪在我看來選角本身就是對這個命題的回應,導演選了一個非常亮眼
的琪琪作為肉身喜好的代表,又以一相對文靜的白白稱作靈魂追尋的代表。
我們在劇中反覆的叩問自己究竟愛的本質為何。
(二)17歲的限制
我覺得把整部片設定在17歲也是一個關鍵。正如古人說的"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我想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過這麼一段血氣未定的年代,肉體其實早已到達天理的交配
年紀,但心裡卻還停留在單純的童年。
這個年紀的我們一方面想要嘗試,另一方面卻又天理不容的相信只要牽了手就可以走一輩
子。
這是最美好的時期,這是最黑暗的時期。
所以,都一邊看著小本,一邊想著純純的愛。
(三)刺訓導主任
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喜歡老師的緣故,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那是靈魂征戰的實像
。老師這個腳色本身即帶有純潔且美好的假想,但如同劇中所說女神也是女人,他還是有
著如同女人一般的情慾。當這份情欲被展現在男主角面前時,便不單單只是做愛,而是對
真愛的褻瀆與攻伐,靈魂採取了最激烈的反擊,卻終究不免墮落。
此外,跟這個片段相關的就是搓衣服這個片段,我個人認為那也是內心掙扎的實際,是單
純的心智與逐漸察覺出屬肉身的慾望兩者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痛苦的樣貌。
三、結語
所以你怎麼選呢?從一個略有年紀的心智來看我覺得現行社會上此種掙扎是越來越少了,我
們都越來越理所當然的把慾望看做人間的基底,把靈魂的需求看作虛偽,舉例而言,如果
一對曖昧中的男女共處一室共度一晚,我們甚難相信他是清白,主觀上便覺得必有故事。
因為我們覺得"生之有欲,人之常情。"
此外,在即餓即食的年代,有需求就發洩,有機會,開房間。人們已甚少認真的去細細體
查慾望的根源,指著眼於眼前立即性的滿足,換來的只是下一次更深的飢餓。
其中難分好壞,只有選擇。
但,導演也給出了他的評價與審判。對他而言這一些屈就肉身的存在最後的結局就是沒有
歸屬,如同劇中人物的結婚離婚,或不結婚。很寫實,很實際。
到底這部片值不值得去看?
我只能說這是一部關於周格泰自我表述的片子,他的價值觀它的美感經驗與生活觀察。
如果你想了解這個人或是純粹的沉溺在唯美的經驗,值得一看。
倘若你要追求的是強烈的故事性與大起大落的情緒經驗,那麼我想還是算了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