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獨家腥聞》以帶血的筆墨紀錄現下

作者: chartreux (心兵)   2015-05-29 14:59:56
原文網址:http://goo.gl/qCPTeG
《獨家腥聞》以帶血的筆墨紀錄現下
◎縮梭
《獨家腥聞》以帶血的筆墨紀錄現下新聞總追逐真實;不論片面的真實,用以轉移目標的
真實,或者調整過的真實,當然也有被捏造的真實。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男主角路易斯從暗竊明搶後憑藉自己嗜血本能成為拍攝事
故的自由記者,在洛杉磯暗夜挖掘聳動的頭條。拍攝血腥畫面的手段於這部電影裡讓人憤
慨,毫不遮掩地對焦在滲血的屍體;想見民眾看著新聞轉播驚呆、恐慌、表現哀戚但究竟
夠不夠深切倒也沒有人肯定。
會不會嗜血的其實是閱聽者而新聞媒體只是盡其所能地餵養?
行車紀錄器、網路翻攝、批踢踢、臉書等社交軟體,所有文字影像聲音的載具媒介全都成
為新聞道具;透過網路,何必擔心找不到素材。路易斯藉由網路搜尋電視臺女主管背景剖
析加以恫嚇,再藉由網路搜尋任何他想知曉的一切消息與知識;光纖代替雙腳,採訪對象
變成瀏覽器,科技日新月異卻加深良莠不齊的差距。
在巴黎歌劇院地鐵站附近的百年酒吧New York Bar,一直以來都是當時文青名流(諾貝爾
文學獎得主辛克萊.路易斯、醉漢海明威、香奈兒女士)的聚會場所。1922年任職於此的
蘇格蘭調酒師哈利.麥克艾爾馮(Harry MacElhone)在彙整的著作《ABC of Mixing
Cocktails》收錄以琴酒、辛口苦艾酒及甜苦艾酒、少量柑橘酒、檸檬汁及數滴苦精加入
冰塊搖製的「新聞記者(Jounalist)」調酒。之後麥克於1927年出版的《Barflies and
Cocktails》同樣提到該杯調酒,差異在於降低了琴酒的添加比例。
調酒師匯集城市裡燈盡夜殘還醒著的故事,各式形色的人們來到酒吧裡分享秘密與情緒;
麥克在吧台結識的記者朋友威廉.羅伯森(William Robertson),讓他發想出「老友(
Old Pal:裸麥威士忌、甜苦艾酒、肯巴利苦酒攪拌調製)」這杯經典;或許「新聞記者
」是某天夜裡,威廉來到酒吧怒吐新聞工作苦水時,麥克幫朋友加油打氣的一杯調酒。
美國禁酒令時期(1920~1933年),當優秀的調酒師失去舞台,哈利.克拉多克(Harry
Craddock)被迫自紐約前往倫敦薩伏伊酒店(Savoy Hotel)發展(舉手遮腋下發問:臺
灣外流和想外流的人才,你們是不是夜深人靜也會心有戚戚?);並且整理酒譜於1930年
出版《Savoy Cocktail Book》調酒手冊,書中記載「新聞記者」酒譜使用高登琴酒(
Gordon's Gin),並提高琴酒的份量。另一本1939年出版的插畫調酒指南《Just
Cocktails》中提到「新聞記者」酒譜時,一旁的圖解是位記者正賣力用打字機敲寫,趕
在截稿日前完成文章,旁邊就放著這杯酒。
「新聞記者」這杯調酒近似於「完美馬丁尼(Perfect Martini:使用琴酒、辛口苦艾酒
及甜苦艾酒攪拌調製)」,另外加入柑橘與檸檬調性,並以苦精增加風味的層次。口感清
爽兼有馬丁尼般的銳利;每一口啜飲滋味都層疊反覆。許多新聞工作者,想必曾經歴過道
德或者悲憫的糾結,不捨或者對人心的忿懣。在追求社會公義、報導真相的過程中,抱負
與現實間的妥協;於是入喉也許變得辛辣虛矯,也許變得通俗悅眾,分寸斟酌各自不同。
曾經是戰地記者的導演艾瑞克.波貝(Erik Poppe)以《一千次晚安(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向出入槍林彈雨的記者致敬;多面向探討記者在家庭、道德、專業
、安危間的拉据。前線犯險的身影為了追逐真相,手中的快門不容遲疑畏懼;由茱麗葉畢
諾許飾演的戰地攝影記者,是一個脆弱卻必須要堅強的角色;因為要讓世界看到那些血淋
淋的真實,要讓人們觸景省思。
紀實攝影大師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的紀錄片《薩爾加多的凝視
(The Salt of the Earth)》片頭這樣說:『「攝影師」照字面上的意思,是用光影反
覆書寫世界的人』。雖然評價兩極,但是薩爾加多透過鏡頭所描述的眾生百態依舊震懾人
心;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提到『關於塞巴斯提安.薩爾加多,有件事我可以
確定,他相當關心「人」』。以自己的凝望轉換為黑白構圖,把世界靜止成一張動容,使
觀者感受其中的情緒,去試圖改善這片土地的不公不義;雖然稱不上新聞記者,薩爾加多
倒也是詳實報導了大地蒼生。
在《獨家腥聞》中的路易斯則是:「其實不是我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而是我不喜歡人」
。本意不同,呈現的議題視角便大逕異庭。新聞應該要能帶動反思,而非僅止於告知;應
該要深入綿延而不是捕風捉影流於片面。台灣導演至今於世界影展獲奬的表現比不上女星
走光或者究竟有沒有失言的標題;為了收視率為了點擊率,是媒體需要迎合大眾,還是大
眾習慣被媒體操弄?一位友人曾說,當他在國念書的時候,外國老師提到台灣,便是脫口
讚許侯孝賢導演。坎城影展落幕,新聞聚焦何處?許多人的努力被「台灣之光」四個字帶
過,把篇幅置在誰吃了什麼,女明星想不想生第二胎,詢問受害家屬:啊,你會不會難過

記者背負的責任絕對不在養家活口而已;而記者的本事當然不僅是google幾組關鍵字。跟
所有的職業一樣,記者可以只是個複製貼上的差事,也能夠懷揣著熱情願景,為世界盡一
份心力;調酒師可以只是站在吧台裡炫技倒酒,也能夠寄予調酒意念或者書寫一段開來繼
往,讓醞釀酒裡的底蘊絲絲扣入心腸。不讀書,就去當記者或調酒師。喔?是嗎?
「四家懷有敵意的報紙比一千把刺刀更為可怕」﹣拿破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