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njamin0126 (台灣健兒加油)》之銘言:
: 記得之前看過統計
: 韓國人每年平均會看兩次韓片
: (進院觀賞,不是看第四台)
: 風氣大概亞洲最好的
: 反觀台灣就不用我說了
: 風氣慘到不行
: 去看還會被笑
: 到底韓國人看韓片的風氣為什麼這麼好呢
: 有人知道嗎?
理由很簡單,
因為韓國片正中了韓國人的口味,
品質好的韓國片可以引發國民的共鳴。
比如說2012年在韓國超級紅的純愛片「建築學概論」(台灣譯:初戀築夢101),
就成功運用一些90年代的大學生活元素,
加上微芭樂卻又架構完整的愛情故事,
喚醒了大眾對初戀與90年代的回憶,
韓國人看了當然很有共鳴。
當然,
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會有好片和爛片,
不過電影產業越成熟的國家,電影的種類會越趨多元,
韓國片舉凡是戰爭、純愛、黑道片、古裝等都多方嘗試,
相較之下台片的題材比較侷限,
不論是小清新還是炒短線的鄉土題材常常都是一窩蜂,
在多元性上,台片和韓片比實在差太多。
如果從2000年持續觀看韓國片至今,
會發現韓片在品質上進步速度非常地快,
因為他們很懂得如何學習好萊塢電影模式後,再加以調整並在地化。
雖仍難免會有好萊塢的影子與元素,
但漸漸也已走出韓片自己的風格。
也許如同許多人所說的,
韓國電影就是有點濫情、有點刻意、有點強烈、有點悲傷、有點誇張,
但就是這些特色樹立了很鮮明的韓式風格,
電影台隨便轉的時候,
你可以很快辨認出什麼是港片、什麼是日片、什麼是韓國片。
有時他們也會刻意在題材挑選上,
製造南韓所特有的「文化奇觀」。
比如說以兩韓問題為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
如JSA共同警戒區、偉大的隱藏者、北逃等等。
不論其中的政治正確性,
這些電影都可以不斷挑起韓國人的文化與歷史共鳴。
這點就是台片所很難以做的突破,
畢竟台片市場有限,
大多都需要前進大陸市場,
政治就成了永遠無法隨意碰觸、詮釋的題材。
不過就政策面來說,
南韓政府長期一直很有計劃性地在推動文化產業培植以及文化外銷,
譬如南韓的公共電視系統會不定期到海外舉辦韓流活動、推動韓劇,
韓國所擁有完整的娛樂產業架構,
栽培了各方面的人才加上政府支持,
成為韓國電影崛起的強力後盾。
此點也是台灣政府常為人所詬病之處,
台灣政府對電影創作者總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在此就不細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