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
在紐約擁有高級公寓的白領男子布蘭登,表面循規蹈矩、事業得意、相貌堂堂,卻有不能
宣之於口的氾濫慾望,致使他在人前溫柔斯文,人後則尋找任何機會抒發慾望;相同之處
在於:他總是沉默。
低沉緩慢的節奏裡,男主角在實際肉體與虛擬影像中需索無度,看似歡娛,卻幾乎沒有笑
容。有人以妹妹所唱的〈紐約紐約〉,和遺言「我們只是來自不好的地方」,來判斷兄妹
倆或因出身低,或家庭因素,導致他們不得不藉由性愛成癮/濫交的方式來尋找尊嚴、撫
平創傷。我卻更加信服詹姆斯法蘭科以文學語言談論的「疏離」。導演未明指的原因與脈
絡,正是需要觀者自行填充生命經驗、自行尋找解釋,然而無論如何,男主角無法建立穩
定關係,無法給出承諾(與有意交往的同事做愛),甚至逃避親情的連結,而只能遁入索
多瑪地獄,以空白的情慾填補空白,這何嘗不是現代人失去愛/被愛的能力,藉由速食虛
假的方式一晌貪歡的模式?
(不得不承認,我在此間看到自己,各式各樣的成癮症。)
所以,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真實自我的過程,以及當頭棒喝的醒悟。難道一定要
等到失去摯愛,人才能流出溫熱的淚水?所謂的真實並非功成名就,或是軟玉溫香,而是
攤開醜陋的告白,坦蕩無謂的交流。
當然,我們都是現代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與形象,所以我們也都知道,這多不容易。
講講演員。麥克法斯賓達憑此一角獲各大影展桂冠,淺薄來看,他以毫無顧忌的全裸、性
愛、私密鏡頭供給觀者解剖、投射,是犧牲極大的容器。然而除了「犧牲」,導演所讚許
的「敏感、脆弱、孤獨」,似乎更是他引人入勝的原因。這是一個兼具光鮮外表與羞恥內
在的人,壓抑著情緒,迷失在性與愛之間,他的眼神不似萬磁王的果決堅毅,卻顯得更具
人性。有人將他與克里斯汀貝爾的《美國殺人魔》相比,我想後者有更諷刺的批判,貝爾
的演繹也較為誇張,但兩人都是導演的棋子,各顯精準而難分優劣。
當然,藝術家導演麥奎因一手營造的世界--簡潔之中暗流洶湧的畫面、劇本與音樂,都
是最好的烘托。無須將此片當作一件驚世駭俗的傳奇,因為我們都不具備清高的審判者地
位,我們就是因脆弱而成癮的病者,而這故事,不過是一則平凡的醒世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