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nyurl.com/o9t584f
雖然是朋友的親哥哥所拍攝的電影,也因為「林靖傑」響亮的名號留意了這部片四、五年
,上映資訊卻是轉台時不小心瞥見的。由於只看見一個在車廂裡拉小提琴的蒙面女俠,印
象也不是很深刻,昨天帶著老婆踏入戲院時,除了約會娛樂的目的外,大半是抱著力挺朋
友哥哥的心情,對於劇情究竟如何事實上是忐忑不安的。但是出戲院後,這部片給我的感
動與衝擊卻縈繞在心中,久久不去。
故事發生在一個從小生長在高雄,一個中下階級家庭中的成年熟女-陳愛琳開始。我必須
承認,一向排斥「階級」這個字眼的我,對於片子一開頭對於主角的背景敘述方式是非常
不舒服的。「工廠女工學小提琴」=「抓住命運之神的繩索」?什麼跟什麼啊?! 我那時心
想,如果這部電影繼續這麼演下去,真的只能當娛樂片來看了。事實上,片子一開頭的調
調也真的有點像「愛蜜麗的異想世界」般的輕鬆,但是代誌唔是親像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導演很有技巧藉由說故事的方式,把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大大小小的事全兜在了一起。於
是「愛琳娜」在這一部電影裡,不僅僅只是女主角的名字,也不僅僅是「愛人哪」的台語
諧音。如果「愛」可視為對於事物的強烈情感,那「愛琳娜」不僅僅可以代表男女間的情
愛,父母與子女、朋友、家人,甚至於土地、工作、信仰、藝術與音樂,以至於任何值得
執著的事與物,都可以是你我的「愛琳娜」。藉由這種廣泛的定義,導演將角色之間的互
動串聯了起來。於是在這部片中您可以看到失婚熟女與其擇偶的偏見、外籍配偶的思鄉與
不安、台灣傳統家庭式生產模式的沒落、都更與居住正義、勞動環境日益惡化,這些發生
在您我周遭的問題。令人佩服的是,儘管在短短的兩個小時片長內塞了這麼多的內容,導
演將這些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小故事串連的恰如其份。也許正是因為發生在你我身旁,所以
無須太多的言語與描述,自然就能體會的緣故,我想。
更令我感佩的,是導演巧妙地運用那些長期存在於你我心中對於職業、藝術與音樂、甚至
車子的偏見與迷思。曾幾何時,鋼琴、小提琴成了上流人士身上必備的圖騰,藝術品隨著
拍賣會上屢創天價,開始有了階級之分。愛情開始要求門當戶對,連身高與體重也有了一
定的「標準值」,豪宅與名車成為身份的象徵。這些迷思與偏見,成為導演說故事的利器
。他巧妙的藉由強調偏見的存在與事實的反差,反諷那些將音樂、藝術、名車視為提昇階
級地位標準配備的想法。於是學了小提琴的愛琳,終究還是只能在婚喪喜慶中表演;有義
爸只因為愛慕對象的一句話,將畢卡索視為真正的藝術,棄自己努力幾十年的繪畫於無物
。藉由這樣的反差,這部片暗示著我們藝術與音樂的本質在於撫慰人心,愉悅群眾。愛情
的本質也並沒有什麼條件式的考量,職業只是用來糊口飯的工作,車子只是代步的工具,
而房子的原始樣貌也應該只是個遮風避雨、凝聚家人情感的家。
於是,影片後段的蒙面女俠,這個在預告片裡讓我摸不著頭腦的人物,出現如此的理所當
然。為了安慰列車裡哭鬧的小女孩,愛琳拾起身旁的小提琴開始演奏。也許她想起了音樂
最原始的本質,應該是不分階級、不分人種、不分場合、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的。於是他
蒙起了臉,開始為弱勢族群發聲。藉由破除桎梏於人心的階級,讓即使是最具爭議性的街
頭抗爭,也可以飄揚著小提琴的樂音.
這一部電影的另一個亮點是演員的表現。導演對於陳怡蓉「俗溝美」的評價實在是一針見
血,演女工像女工、演老師像老師,尤其她那扁嘴裝可愛的表情真的很厲害。莊凱勛的演
技絕對不差,但角色本身沒有太大的特色與發揮空間,比較可惜一點。戲精戴立忍能收能
放的演技當然不用再贅述,映襯著三哥黃鐙輝的怯懦,成為強烈的對比。顯少參加電影演
出的柯淑元雖然戲份不多,但那內歛含蓄的演技,把一個一毛三員警的無力與身為陳家二
哥的無奈演的入木三分。這三個對比鮮明的角色,為本片家庭線這個層面增色不少。科班
出身的莫子儀技巧上雖然無可挑剔,但吃虧在於片中那張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娃娃臉,以致
於有些動作看起來怪怪的(本人看起來就還好啊,應該是化粧的問題吧,我想)。
很久(大約四年吧)沒發表影評了。如果我的文字看起來欠缺組織,那實在是因為隻字片
語很難形容這部片給我的感動與衝擊。我想能夠把這部電影拍得這麼好,不是沒有理由的
。林導從小就生長在高雄,對於這塊土地的愛情與使命感,讓他很早就決定拍攝一部送給
高雄的電影。林家兄弟姐妹,在父母的鼓勵與耳濡目染下每個小孩都精通至少一項樂器。
這部片除了表達他對於鄉土的摰愛,也傳達了對音樂的熱愛及家人的情感。這部片在上映
之時,因為受到「加州大地震」與「侏羅紀公園」的挾擊,所以不論是上片時間或是場次
,都大幅被壓縮(全台只有21個戲院放映)。林導只好靠著廠商贊助包場與觀眾口碑口耳相
傳,希望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遺憾自己對這種現象無能為力的同時,只能誠摰的希望各
位能去觀賞這部電影,無論身邊有沒有「愛琳娜」,我確信在這片中您一定能找到您的「
愛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