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0940546
最早出現於1954年的日本「哥吉拉」系列,在60年後,在日本出了二十幾集
電影後,在1998年的好萊塢版本評價砸鍋後,2014年好萊塢終於弄出了個成
功版本。雖然不是很好的作品,但算是及格了。
Joe﹝Bryan Cranston﹞是在日本核電廠工作過的科學家,在一場悲傷意外
之後,他發展出陰謀論,並執著於揭發真相,也因此與兒子Ford﹝亞倫泰勒
強森﹞疏離...
片中渡邊謙的專家角色特別提到,在日本他們將所謂的Godzilla稱之為"
Gojira",這應該是對原本的日本電影致敬。當年推出時在日本很受歡迎,
也有著二戰時同盟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暗示,以及核子試爆的陰影,
那時的Gojira基本上就是個會走動的核子武器。在2014年的版本裡,廣島之
名也被提到(藉由Serizawa博士的錶),或許也是一種對當年版本的致意,
但現今這個哥吉拉,代表的意義已經不盡相同,牠比較像是大地之母的某種
分身。
大自然可殺人也可救人,但它真正目的只是在維持自己的平衡罷了,殺人或
救人都只是剛好而已。哥吉拉就是這樣的化身。甚至人類的存在與否,對本
片中的最終戰役根本沒有影響,人基本上只能跑來跑去,祈禱自己能夠幸運
脫身。這樣的設定頗為反映了人類的渺小,當我們對於核能的發展無力掌控
時,自然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根本不是人類可以決定的,對於可能發生
的後果,除了希望自己幸運一點以外,別無他法。
另外,渡邊謙的角色還批評了軍隊總是喜歡不明就裡硬幹,不聽其他專家學
者提出的可能解決方案,這樣下去會釀大禍。這其實也挺符合實情,看看美
國進軍伊拉克、或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就知道了。
以上這些劇情設定與內容,是我頗為喜歡的部分,但其他劇情就比較差了。
最大的問題是我無法關心角色。其實前段,Joe因為妻子的厄運、極度的痛
苦與罪惡感、以及堅持對的事情造成與兒孫疏離,是挺動人的安排,但到了
主線成為兒子Ford之後,就比較沒有讓人關心的點了,劇情也變得只是要確
保Ford與老婆(伊莉莎白歐森飾演)走的每一步都有災難跟隨罷了。但是,
起碼我很喜歡Ford的身分安排:他雖隸屬軍隊,但他負責拆彈,而不是那些
急著把所有東西轟爆的軍人。
不過我忍不住會想,若是故事繼續跟著Joe,這位極度需要確認真相、試著
原諒自己、找尋救贖的Joe,或許劇情會更有趣動人。或者,將重點擺在父
子的溝通與和解,可能也會較佳。又或者,至少把Ford寫得有趣一些吧!他
的背景明明有不少動人的設定,例如自幼面對父母的問題與悲劇,現在又要
面臨擔心妻兒安危的恐懼,但本片劇本沒有好好發揮潛力,反而讓Ford成為
一位人形立牌般的角色,偏偏後半所有劇情都緊繫著他,讓觀眾很難有什麼
感動。更可怕的是本片延攬了渡邊謙、伊莉莎白歐森、茱麗葉畢諾許、莎莉
霍金斯、David Strathairn等等實力派演員,卻一丁點事情都不給他們做,
影集「絕命毒師」的Bryan Cranston發揮到一半又被叫去納涼,未免太浪費
如此黃金陣容。
也許對於只想看哥吉拉本尊、一丁點也不在意劇情的觀眾,以上不是問題,
但本片大約過了一小時才有哥吉拉的影子,而且有幾回都從動作正要精彩時
剪開鏡頭,恐怕「純哥迷」也會有些悵然。
這些問題實在可惜,因為在其他技巧上,「哥吉拉」相當不錯,有些攝影手
法、角度,與故事的營造方式、步調及氣氛,讓人想起史蒂芬史匹柏的各種
成功商業片,如「大白鯊」、「第三類接觸」、甚至「侏儸紀公園」等等。
視覺特效做得很好,畫面風格上頗為成功,細節上很會應用窗戶、照後鏡等
等製造氣氛,一段空降戲拍得令人屏息,哥吉拉與所謂"MUTO"的最終對決很
精彩(本片的攝影是「贖罪」與「復仇者聯盟」的Seamus McGarvey)。
所以總體說來,我很難不去感覺這部有點可有可無,但至少比1998年馬修柏
德利克主演的「酷斯拉」好太多,也或許能讓下一個好萊塢版本的哥吉拉不
會拖了16年後才出現。
英國導演Gareth Edwards在拍攝「哥吉拉」之前,唯一一部長片作品是小成
本的「異獸禁區 」(Monsters),以此資歷能交出「哥吉拉」這樣的成績單
,算是很不錯,若本片續集也確定由他執導,只要劇本不差,應該可以是部
好作品,若是劇本差的話...那就讓哥吉拉出現的時間多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