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緩慢之死》:以慢字訣為好萊塢西部片另闢蹊徑
搖滾樂團成員跨足電影圈,擔綱演出,跑跑龍套,大有人在;
執起導筒,拍起電影,儘管稀罕,但也不是沒有見過,去年在台上
映的《戀夏小情歌》正是由知名花草系樂團貝兒與賽巴斯汀(Belle
& Sebastian)主唱史都華梅鐸(Stuart Murdoch)所執導,整齣電
影所洋溢的青春苦澀滋味與清新懷舊氣息,恰如其音樂質地般純真
動人。
相對之下,已解散的英國「貝塔樂團」(The beta Band)鍵盤
手約翰麥克林(John Maclean)所自編自導的處女作《西部緩慢之死
》,全片冷靜內斂的戲劇風格就沒有那麼輕易與他曾經親炙的電氣
搖滾作直接聯想。話雖如此,歌迷們若能細細品味,慢慢挖掘那些
隱遁在傳統西部片類型公式底下的的黑色幽默,必能立即指認出約
翰麥克林一貫冷面笑匠式的詼諧拼貼與顛覆巧思。即使觀者並非貝
塔樂團的樂迷,亦能從所有煞有其事的情節安排中嗅到一絲絲反高
潮,反英雄,反類型的惡搞況味。更何況約翰麥克林操弄反高潮,
反英雄,反類型的反動手法是如此獨樹一幟,乃與昆汀塔倫提諾的
《決殺令》,魏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塞思麥克法蘭的
《百萬種硬的方式》等近幾年同樣試圖顛覆傳統西部片類型公式、
符號元素的作品截然不同,怎麼個不同法?一個字,「慢」。
與傳統好萊塢西部片相比,《西部緩慢之死》就如同其中英片
名所直指的那般節奏舒緩,運鏡從容,所有一切皆是恪守著「慢」
字訣-慢活、慢死、慢言、慢行,連駿馬也都是慢慢地達達前進,
好不悠哉。全片不見草木皆兵的肅殺氣氛,反而壟罩在一股異常靜
謐安詳的和平氣息之中。望著那如詩如畫的西部風光,稍不留神,
差點就讓人忘記眼前放映的是一齣「西部片」。
約翰麥克林選擇如此緩慢詩意的戲劇節奏來陳述這則西部故事
,其敘事手法及其所達成的藝術成就,不禁令人想起指揮家切利畢
達克對於交響樂曲的獨特詮釋角度,同樣也是透過緩慢的爬梳來細
細探索旋律與旋律之間的內聲部,再以緩慢的穿針引線來綿密交織
出聲部與聲部之間的豐富共鳴。約翰麥克林刻意慢放西部片理應高
潮迭起、劍拔奴張的劇情起伏,不僅達到反英雄,反高潮,反典型
的顛覆目的,更另闢蹊徑出西部片的全新敘事方法與形式美學。當
然,本片的成功並不是慢而已,如何用這麼慢,這麼空,這麼多留
白的敘事,讓這則故事隨時保有引人入勝的戲劇魅力,這才是初試
啼聲的約翰麥克林在導演學上,在編劇上真正令人激賞之處。
本片的劇本、攝影、剪輯與演員演出各方面均優,較為可惜的
是各角色的內心流轉刻劃不深,人物互動間的行為心理著墨也不多
,以至於觀者始終只能處於完全旁觀的視野,無法更進一步融入角
色情境之中,去感同身受其情感上的糾葛,道德上的掙扎。不過,
這或許也是約翰麥克林有意識地違反《日正當中》等心理西部片的
反動吧。
http://tzaralin.me/2015/06/2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