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林靖傑第一部劇情長片《最遙遠的距離》的清新質感。
很喜歡陳怡蓉,喜歡她在光陰的故事裡天然呆的孫一美。
很喜歡莊凱勛,喜歡他在《候鳥來的季節》的魯蛇弟弟、《志氣》裡的霸道教練。
喜歡看到陳怡蓉跟莊凱勛繼《遇見幸福300天》後再次在銀幕上湊成一對。
可是很難喜歡《愛琳娜》。
《愛琳娜》有很棒的演員,
一家之主龍劭華,工人退休的天生畫家,風流又可愛,左擁高玉珊右抱日本奶奶,
老爸氣場強大,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
俗辣流氓大哥戴立忍,可以為了妹妹去揍警察,開口閉口三字經,
遇到真正大尾莫子儀的卻不敢動手。
明明是台東眷村長大祖籍山東外省第三代,演起台灣人卻如此道地。
廢柴警察二哥柯叔元,四十幾歲還是低階的一毛三,刀子嘴豆腐心,
可以一邊嗆大哥一邊塞錢給大嫂付房租,
也可以一邊說要冷靜不要暴力一邊自己率先闖進鎮暴警察盾陣範圍。
魯蛇老闆老三黃鐙輝,創業失敗,搞了車床機台在家自己開工廠卻老是沒訂單,
欠一屁股債,只請得起老婆跟妹妹當工人。
只剩火雞是他最好的碰油,咕嚕嚕咕嚕嚕。
黑道小開莫子儀,年輕又帥氣還會彈吉他,始亂終棄不負責任還一臉無辜裝萌,
讓人真心討厭不下去。
但光靠好的演員沒有好的劇本,撐不起一齣好電影。
《愛琳娜》講一個都市童話。
勞工階級的小孩陳怡蓉出社會後做過各種工作,
一天出了車禍後改變命運成為小提琴老師。
但是其實小提琴老師看似光鮮但收入也不高,
她只好另外兼了婚喪場合演奏工作賺外快。
35歲的她看到三個哥哥都有家庭所以也奢望把自己嫁掉,
所以參加由丁國琳經營的婚友社,
可惜因為對男方的身材、收入與文化修養標準太高,每次相親都沒遇到好人。
然後偶然遇到計程車司機莊凱勛。
莊凱勛以前是警察不過因為看到血會暈倒,
個性又太善良私底下放走嫌犯所以淪落到開計程車謀生。
莊凱勛有個會跟她在警車裡「那個」的前妻,
不過後來離婚,只跟女兒樂樂相依為命。
莊凱勛各種巧合跟陳怡蓉越來越好,
兩人還攜手在河岸邊喝紅酒看夜景過了一夜。
結果半路殺出條件更好的莫子儀,
陳怡蓉將肉體都奉獻給他還懷了他的孩子。
莊凱勛找不到陳怡蓉所以跑去他家遇到他們家人,
龍劭華是國營企業退休勞工,
嗜好是養火雞、畫畫跟化聲廖添丁自己錄廣播劇。
突然有個日本老太太來找他。
跟他去舊工廠廢墟懷舊。
老太太走後龍劭華打算去日本找她,
卻突然心肌梗塞昏迷,
三兄弟手足無措,
莫子儀把陳怡蓉肚子搞大了避不見面,
莊凱勛揍了他一頓卻也被人把計程車砸了。
莊凱勛跟陳怡蓉去散心,
陳怡蓉跟莊凱勛講她小時候爸爸用蛙鏡做面具把她打扮成女俠的故事。
然後就不知道為啥莊凱勛開始跟陳怡蓉到處在火車上蒙面拉小提琴,
還聲援華新關廠工人以及一些社運場合。
他們說要扳回一城,但是要扳回甚麼實在很難理解。
最後他家附近有房子要被拆,
怪手被高玉珊擋住,
陳怡蓉跟同事康妮媚跳上挖土機去拉小提琴聲援,
吸引很多人聲援,最後鎮暴警察來了,兩方人馬引發衝突,
電影此時突然就上字幕放片尾曲,突兀地默默結束了。
對,就結束在很奇怪的點。
最後只在片尾彩蛋看到房子暫時沒被拆、莊凱勛跟陳怡蓉在一起,龍劭華睜開眼睛....
這部片導演太貪心,想探討太多社會議題,呈現太多社會真實面,
像是年輕人就業、苛扣薪資、大齡剩女、未婚生子、單親家庭、外傭與外配、
都更拆遷、關廠工人、警察黑暗面、還有歷史遺緒日本情懷。
但所有東西都是輕輕碰到,沒有深入探討。
電影長度算很長,但劇情七零八落,看完還是很多東西根本搞不懂,
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例如日本阿嬤是來幹嘛的?陳怡蓉又為何要化身成蒙面女俠?
還有那個火雞呢?
整個故事沒有一個主軸,我們看到很多問題,但是故事的結尾這些問題一個都沒解決。
老實講整部電影一開始還蠻好笑的,很多台灣人會起共鳴,會心一笑的黑色幽默。
但是後面從陳怡蓉變身成女俠愛琳娜之後就變得嚴肅起來,
但這樣的轉折對劇情本身發展卻沒有甚麼幫助。
如果當初可以聚焦,例如擺在莊凱勛跟陳怡蓉跟莫子儀三角關係上,
變成像《運轉手之戀》那樣的鄉土草根愛情喜劇,
或是聚焦在婚友社相親時目睹的人生百態,
變成像《徵婚啟事》那樣的時尚都會愛情喜劇,
還是聚焦在社會運動抗爭不公不義,
變成像樓一安的《一席之地》那樣對社會現狀的強烈控訴,
我覺得都會很有意思。
但現在這部電影卻是四不像。
傳統的三幕片模式劇本,第一幕背景介紹,第二幕遭遇問題,第三幕解決問題。
這部片遭遇了很多問題,最後大問題還是懸在那邊沒有解決。
導演太貪心想塞太多議題,結果卻無法駕馭。
重點是營造結尾衝突的氣氛失敗,動機跟情緒都沒有充分醞釀。
畢竟一開始根本感覺不出來他們家要被拆,
除了門口那個很大的「尋夢園」的廣告看板,
跟前院地上那一片瓦礫碎屑之外,
導演事前一直沒有告訴觀眾「要都更囉」,好悲慘啊,很危急唷。
觀眾無法感受到那種受國家社會政商勾結所壓迫的不公不義。
陳怡蓉變身成蒙面女俠的動機也是很莫名,
除了拿龍劭華崇拜廖添丁做引子暗示她爸很有正義感之外,
導演事前也一直沒有告訴觀眾,
他們在不甘甚麼,他們哪裡需要「扳回一城」,
所以當陳怡蓉真的化身為女英雄的那一刻,
觀眾自然無法感受到那股怨氣一吐為快的感動。
而且說實話戴上面具穿上黑絲長靴拉小提琴到底能解決甚麼問題?
後來果然也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最後的衝突更是拍得極為平面,
警察跟群眾就是二元對立善惡雙方,
前因後果沒有呈現下,
無辜的警察變成壓迫群眾的可惡反派,
而沒有表現後面真正元凶大財團或是政府的嘴臉。
明明警察也只是單純地維持秩序沒有與人民為敵的動機。
甚至嚴格來說這場警民衝突根本也沒有劇情上的必要性啊!
最後我說那個火雞呢?
一開頭佔了重要成分的火雞,
難道真的只是用來搞笑嗎?
滿心期待結尾火雞會突然發威變成解救主角的關鍵元素之類的,
結果完全沒有。
毫無反應就只是一群火雞。咕嚕嚕咕嚕嚕~(失望)
最後一個瑕不掩瑜的缺點就是時間的跳躍缺乏一致,
故事發生的時間似乎是早期智慧型手機不流行的時代,
所有腳色都是用傳統型手機,
怎麼後面蒙面上火車拉小提琴卻是被人用智慧型手機錄下來上傳成為網路熱門視頻?
不過跟劇本大缺陷比起來這一點小錯誤就不重要了。
罵這麼多好像應該給「負雷」,
不過因為昨天去看的時候剛好遇到導演場,
導演人很客氣,招待了一些弱勢社運團體來包場看,
還說接下來幾天的票房要捐給八仙塵暴受害者做公益,
所以就不好意思罵太難聽了。
畢竟撇開以上的缺點,《愛琳娜》還是一部很精采的電影,值得大家購票進場欣賞。
現在只剩台北高雄有場次,
要看要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