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音樂網誌好讀版:
http://cruelbeautifulday.blogspot.tw/2015/07/20150719.html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認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避開切‧格瓦拉成年後的功過、
僅單純地描繪革命家少年時的狂放旅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便宜行事。
兩個年輕人踏上一段絕對算不上是舒適的旅程,在旅途中開了眼界、甚至從而改變一生的
志向...,這在今天或許算不上是甚麼新聞了。現代社會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只背著一個
背包就遊走世界各地;而旅行嘛,本來就是離開家鄉、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圈,因此會有
一些思想上的衝擊也是在所難免。但就像羅傑‧伊伯特說的,我認為我們無法這麼簡單地
看待《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試想如果《摩托車》一片的主角不是切‧格瓦拉,那麼這部電影還會成立嗎?會的,因為
這趟旅程中的所見所得,可能為任何一個年輕人帶來改變生命的重要啟發。但是任何一個
人都會做出和切‧格瓦拉同樣的選擇,成為如此具有影響力的革命家嗎?答案很顯然是否
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羅傑‧伊伯特認為當電影切斷了故事的整體脈絡,就可能導致觀眾
在歸因上犯下謬誤。
我不否認自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所感受到的吸引力,的確有大半是因為主角是這樣的一位
傳奇人物。想像著他在一路上見識到的不公不義、他所踩過的每一寸南美洲的土地,或許
都成就了他一生的傳奇;那是多麼的浪漫、又是多麼的激勵人心?但,如果我們像某些評
論者一樣,將切‧格瓦拉視為透過暴力手段壓制反對聲音的獨裁者,我們又會如何看待這
趟旅程?
歷史的評斷往往取決於撰寫歷史者的立場,或許當我們在觀賞半傳記類型電影時,應該將
此事謹記在心。然後,就好好享受公路旅行的浪漫吧!享受從兩個天真的年輕人眼中,第
一次看見廣大的世界所帶來的衝擊,讓這種衝擊喚醒自己心中的流浪靈魂、還有對世界無
窮無盡的求知慾。
個人評分:6 (好看)
筆者粉絲頁:https://goo.gl/Up9f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