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適逢抗戰勝利七十周年
看了東森電視專製的抗戰七十周年三集紀錄片
忽然讓我產生一種即視感
怎麼沒有人用"大智若魚"的架構去拍
以中華民國八年抗戰和國共內戰以及遷台作為背景的眷村外省人在台灣的故事?
綜觀中華民國近代史 抗戰和國共內戰是最可歌可泣的一篇
我覺得可以這樣拍
主角從小在眷村長大,因為不會講台語飽受歧視和欺負
男主角父親又長期不在家 甚至會家暴主角媽媽
造成男主角對父親的不諒解和仇恨
後來主角高中輟學,加入幫派,也很多年都沒回到家
經過很多年後有一次遇到幫派的械鬥
被一位敵對的江湖大哥和手下活捉 差點要被家法侍候之時
輾轉得知江湖大哥和主角的父親曾經在抗戰時期解下不解之緣
原來江湖大哥是遠征軍在行經緬甸途中 無意間發現的緬甸當地的小孩
後來被當時也在遠征軍的主角父親所救 最後輾轉來到來到台灣就學長大
然後可以開始用類似"大智若魚"的講故事手法來展開當初發生在緬甸遠征的一切
用提姆波頓那種奇幻的敘事手法來串聯每一個小小故事之間的關係
最後發現原來父親因為在遠征途中看到許多拜把弟兄的喪生和受傷
讓他之後產生了創傷陣候群,才導致婚姻失和家暴的後遺症
最後因為江湖大哥的開導 讓父子之間多年心結被打開
在最後父親因病要離開之時
江湖大哥故事中的許多人物也在最後從故事情節中一一現身
但都已經年華老去 白髮蒼蒼
還可以穿插一些反課綱 省籍情結的延伸情節和插曲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這個劇本還蠻有趣的呢??
我覺得用這個架構可以展開的抗戰的故事比大智若愚多太多了 而且格局更高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