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omaskao (好看的角度)》之銘言:
: 詳全圖文: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5478
: 這是一篇遲到很久很久的影評,去年看完電影後就已經寫了一半,越寫越覺得心頭和指尖
: 太過沉重,所以暫且擱著,沒想到一擱就是一年多...
: 不過這兩天在MOD上又看了一遍重播,加上西武獅隊無端推出了個「KANO日」活動、日相
: 安倍晉三首度對二戰發表道歉聲明,發現自己的基本想法還是無異,所以就提起力氣把剩
: 下的那一半寫完,文長、生硬,不喜思考或對日本人有不可逆的深厚情感者,請慎入。
: ===============
: 抱著忐忑懷疑的心情進入戲院,三個小時內跑了2次廁所、2次眼眶泛淚,最後,還是抱著
: 矛盾不解的心情走出戲院。
: 觀影前的忐忑懷疑,自是來自於電影預告片中,八田與一莫名其妙地出現,還跟嘉農球員
: 們說:「好好為台灣農民們爭口氣呀!」讓我雞皮疙瘩掉得整個鍵盤都是...
: 還有魏德聖在受訪影片中直指,嘉農崛起的時間點正逢「台灣的美好年代」,以及後來面
: 對「皇民化」指謫聲浪,魏導回應「用宏觀角度去理解當時不同族群發生衝突的原因和問
: 題」、「不偏袒某個族群」...在在讓我心裡浮起一個又一個問號,anyway,反正都買票
: 進戲院了,就看電影本身能否回答我的疑慮吧。
: 還好還好,KANO球員和近藤兵太郎還是擁有絕大部分的篇幅,置之死地而後生式的「木瓜
: 野球學」,更是貫串整片的最重要精神,從一支怎麼打都打不贏,成員又是漢人、原民、
: 日本人七拼八湊成的雜牌軍,在短短一年內脫胎換骨、全勝取得甲子園台灣區代表權。
: 看在大學時代也曾帶領一支常敗軍、在大雨中全身沾滿泥水又慘敗落淚的我眼中,怎能不
: 動容(一哭~)?嘉農抵達日本後,全隊自一開始就飽受日本媒體的嘲諷歧視、每場5萬多
: 人觀戰鼓譟、空前強悍的對手中京商業、連續出賽疲憊不堪的種種壓力下,吳明捷投到右
: 手中指瘀青流血,還是堅持不肯放棄,即使最後輸球,卻贏得了全場日本觀眾和媒體的尊
: 敬和歡呼(二哭)!
: 飾演八田與一的大澤隆夫戲份其實很少,更讓我鬆口大氣,雖然我不曉得,嘉南大圳明明
: 在1930年就通水了,嘉農在1931年獲台灣區冠軍、在嘉義市區慶功遊行時,整隊卻突然開
: 始交頭接耳「嘉南大圳完工了!」並轉向跑去看嘉南大圳,還「剛好」碰到八田與一坐船
: 來巡視...,這段到底是在演三小...朋友啊?小球員家裡網路還在用撥接逆?(啊對不起
: 日本殖民時代本來就沒有網路...)
: 八田與一對台灣農業、農民和現代化基礎建設的貢獻厥偉,偉到我可以不管他代表的是殖
: 民宗主國的優越地位和利益、水利建設的初衷也是為了供應日本更多的稻米和蔗糖,但反
: 觀多半出身台籍農民家庭、學農的嘉農球員們,卻仍在飯吃不飽、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努力
: 練球,還要近藤教練自掏腰包添購球具、師母親手煮麵給他們吃。
: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讓嘉農隊員不顧全島優勝遊行,反而去向八田致敬,這樣的劇情安
: 排不會覺得太跳躍、矯情了嗎?這又算是哪門子的「美好年代」?
這就和我覺得很多日本電影、日劇「對我來說有很多矯情的表現方式」一樣,
你不吃這套,別人吃,但影片卻受歡迎,是因為仍然有很多人對那些表現方式有共鳴,
個人喜好問題。
另外,不管現在人如何想,當時的人絕對更明白日本人來台灣殖民建設是為了日本自己,
但是,對當時大多數務農的常民和常民子女來說,能有錢讀農校,日後改善全島農業型
態,又能夠恭逢水利大建設完工時間,自然是屬於那年代的最大「美好」,農民呆愣地
伸手掬水,使觀眾想起父祖當年艷陽下務農挑水、直到今日農民仍得看天吃飯的艱辛,
而感動落淚。也讓我想起幼時每次停水,走去屋外去打地下水,歪歪倒倒地提著沉重桶
子進門,現在看著KANO電影也讓我對所有貢獻於台灣水利的先人默默致敬。
所以我覺得,對你來說是矯情,對父祖務農出身的我,看見奮鬥的農校生和農夫,以及
八田先生、嘉南大圳的題材被搬在一塊,即使明知年代先後不符史實,卻能明瞭導演的
用意,是對該時代的致敬、懷念與感恩。那段日子大概是從不間斷的壓迫、族群互鬥、
輪番殖民的百年間,相對美好的年代,至少,很多人能夠偏安的地區,的美好年代。
他們不是要對八田致敬,是一群孩子聽到重要的大圳要通水,高興嘻嘩的跑去看水,這
當然比繼續在路上踢正步來的有趣。既然提到大圳,巧遇為大圳貢獻良多的八田,又哪
兒算是矯情呢?之前也有文章提到,八田從車上巡視下望的姿態,就很有日本人的殖民
上對下意味,此處八田則鼓勵主角們讓日本人看看台灣農民的厲害,也是導演藉他之口
表示台灣人可不輸日本人的意思。
: ==============
: 這還不是最矯情的:電影一開始就亮出「1944年」和日軍的身影,還有個臭臉日本軍官上
: 了火車後直嚷著:「到了(嘉義)叫我~」然後開始打起盹兒來,我心裡就暗叫不妙...
: 後來「真相」揭曉,原來他是當年嘉農的手下敗將,札幌商王牌投手錠者博美;札幌商那
: 年原本被看好奪冠,錠者卻徹底被嘉農打線打爆,換回學生制服在看台上欣賞嘉農的奮戰
: 不懈,與全場觀眾感動得一起高呼:「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 十幾年後,錠者從軍被派往南洋作戰,途經台灣轉船時特地到嘉農的練習場,重溫當年的
: 震撼和感動,還學起嘉農球員們幫自己打氣的用語,忘情地對著空蕩的球場大喊:「歡迎
: 光臨!」這段劇情並非無中生有,TSNA總編輯曾文誠在1995年擔任《職業棒球》雜誌記者
: ,對已故的一代嘉農耆老蘇正生所做的訪談紀錄〈情繫甲子園〉,首段就記載道:
: 「『經過嘉義記得叫我』,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從基隆上岸整裝到高雄準備往南洋遠征時
: ,火車上的日本兵都會互相提醒到嘉義別忘了多看一眼,日本兵為什麼獨鍾情於嘉義,因
: 為戰前的一九三一年,嘉農這支來自台灣嘉義的學校因甲子園一戰轟動了全日本。」
: 這顯示魏導團隊對口述歷史文獻的考據、引用、改編都相當認真,也忠實呈現經歷殖民時
: 代的台灣人對「宗主國」,既矛盾又複雜的心理和認同,但我看了卻是哭笑不得...然後
: 想起一個運動員,他叫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
: 就在嘉農揚威甲子園5年後的193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首次於德國柏林舉辦,當時執掌德
: 國政治大權的,即是力倡種族主義、後來發動二戰並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惡名昭彰的納粹
: 頭子希特勒(Adolf Hitler);他認為雅利安人是全世界最優秀人種,也亟欲藉由奧運的
: 機會證實他的論點、展示德國強勁的體育實力和從一戰後復甦的國力。
: 想不到希特勒的美夢,竟被一個來自美國克里夫蘭貧民窟的黑奴後裔給粉碎:歐文斯在田
: 徑場上盡情奔馳跳躍,猶如一道黑色閃電,竟勇奪100公尺、200公尺短跑,400公尺接力
: ,以及跳遠四項金牌,遠遠比下了「最優秀」的雅利安白人;這項紀錄保持近半世紀,到
: 1984年洛杉磯奧運,才被同為非洲裔美國人的卡爾‧劉易士(Carl Lewis)追平。
: 歐文斯的傑出表現,讓種族主義者希特勒也不得不心悅誠服,甚至主動到頒獎台前,與「
: 次等種族」代表歐文斯握手致意;我們姑且假設有一位納粹黨員或德軍,當年在柏林運動
: 場目睹如此神奇演出,感動之餘,在戰後穿著軍服跑去克里夫蘭,在歐文斯當年曾經奔跑
: 過的空地巷弄鬼吼「Run! Jesse run!」「Great Cleveland!」
: 但你能想像這一段情節被放在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中嗎?如果真出現這種橋段,我想非但
: 黑人不見得會領情、感到光榮,更會招致全球猶太人排山倒海的批判聲浪,因為納粹德軍
: 可是殺人如麻的歷史罪犯呀!
納粹因為殺人如麻的歷史被清楚揭露,且人數非常之多、意識形態過度露骨,所以被
嚴重批判到成為禁忌的程度,所以納粹題材一向會招致正當與過度的反應。在台灣,
因為國民黨統治時代對日本歷史的淡化、隱藏、扭曲、更改,招致很多人的反感至今,
所以向來也處於兩派觀點各說各話、互揭瘡疤、互相主張正確的狀態,但因國日雙方
對台灣土地人民的屠殺沒有全球性的知名度,所以此類題材並無「招致全球台灣人排山
倒海批判聲浪」的能力,雖然狀況類似,但沒法直接類比。
回到KANO。這是一部娛樂用的電影,走的是溫馨勵志風格,如果連個穿插口述歷史來對
好敵手表示敬佩的橋段都說矯情的話,委實沒有哪個電影是不矯情的。舉例來說,不可
能的任務真是矯情透了~~哪有每次的任務都一定要最後一秒才能完成~~金牌特務矯
情透了~~紳士就紳士幹麻還要一直強調?做作到極點!
但難道觀眾就不喜歡這些橋段嗎?只要安排得當,明知矯情也一樣好看。為什麼喜歡錠
者?因為需多觀眾喜歡影片整體塑造的劇情起伏,喜歡錠者與嘉農的角色奮鬥史,有所
共感,所以這個念念不忘還跑去看現場的動作,就像觀眾自己也想對KANO所做的致敬,
劇本和導演使用錠者的角色去告訴我們當年人對嘉農的印象與情感,並帶動觀眾對嘉農
的情感,這個手法我吃得下,還覺得很好吃,是因為我覺得那種矯情味(如果一定要用
這詞)非常少,對我來說,那段是真情,不是矯情,反而很多人說那位記者的部份,因
為轉折較少,所以比較多人覺得記者最後的話還比較矯情一點(雖然那確實借了某知名
日本藝文界人物的話)。
: 正如前面提到,八田與一一手催生了嘉南大圳,讓台灣農業大躍進、變身東亞糧倉,即使
: 初衷是為了日本帝國的利益服務,但也實質推動了台灣的現代化、改善基層人民的基本生
: 活品質,讓農家子弟的嘉農學生學藝之餘還能玩棒球、組球隊,甚至渡海揚威甲子園,這
: 都是不爭事實,八田象徵的是殖民過程的正面影響。
: 但日軍呢?撇開侵華戰爭、強佔東南亞各國和澳洲不談,日軍在1895年馬關簽約後以武力
: 取台,接下來多次台人、原民抗日事件強勢鎮壓,還包括同樣於魏德聖鏡頭下再現、發生
: 於嘉農勇奪甲子園亞軍區區一年前的「霧社事件」,以及二戰末期強徵軍伕和慰安婦赴各
: 地戰場,造成多少生靈塗炭、家破人亡。
: 日方長期以來卻持續竄改扭曲史實、不願承認前人過錯,安倍晉三在終戰70年紀念日突然
: 的道歉,也讓人感受不到誠意;魏德聖即使選擇不譴責、避而不談,但怎麼會「白目」到
: 在電影中,讓象徵破壞、屠戮和不義的日軍去向嘉農「致敬」?
: (請不要告訴我在台日軍也「保護」了台灣的安全,除了引來美軍和國府的轟炸機、讓台
: 灣人變成砲灰外,保護個屁。)
: 刻意在電影文本中強調族群融合,帝國殖民過往中族群階級存在,伴隨著剝削和壓迫的事
: 實,以及殖民政權暴力造成的傷害和痛苦,全都被魏導一句「不偏袒任一族群」帶過,實
: 在令人無法接受,也大大損滅了KANO故事在青春熱血、運動精神外,更深刻的反殖民、自
: 由平權意涵。
以上八田、日本帝國、日軍、安倍晉三,都改成KMT政府和KMT政府的人物,也是一
樣的。
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魏導已經很瘋狂的、用兩部片子去表現霧社事件之慘痛,日本人的惡劣。
雖然其中也攙了很多不符史實的部份(好矯情,是嗎??)。
賽德克‧巴萊的面相是殖民時代的人性慘劇,KANO的面相是殖民時代的平和光輝。
(註:KANO導演是馬志祥 馬導sorry XDDD)
賽德克‧巴萊與KANO一樣都是電影,要娛樂大眾、傳達導演與劇本理想的素材。
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沒有一部電影必須「完全演出當代的所有面相」。
對你來說你記得的是日本人的可恨,對我來說我記得的是國民黨的可惡。
所以你不喜歡KANO,覺得它是在說日本的好話,因為描寫被壓迫的時代的快樂和激勵,
有美化之嫌,有懷念殖民、鼓動親日的企圖。
所以我喜歡KANO,覺得它替我躲過轟炸的祖父講我當年不懂的語言、沒人敢提的故事,
我想起我爸說小時候放牛,我小時候天天走糖廠鐵軌上學、閃避新鮮牛糞的回憶。
(幹,好像自曝年齡惹)
老實講,根本和喜不喜歡日本無關,只是那剛好是史實。
我也不會去說戒嚴時代的電影,怎麼可以描述那時候的時代光輝?國民黨政府可是
屠殺誣陷了多少國民、強奪多少民產國產、走了多少後門、牽過多少裙帶?
我還是懷念各種軍教片,報告班長之類,但我不會說,軍中出了幾千幾百個冤魂,
怎麼可以美化這種事情呢?
一部電影,各自表述,KANO共識。
各自體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