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文章被轉發至八卦版
有大大專業回文
以下為內容:
大概是因為是外電翻的,譯者翻得又很倉促,所以很難讀
簡單翻譯一下
電影生態圈由觀眾、戲院、片商組成
戲院在售票過程中即時獲知、並依據消費數據與片商拆帳,
由於戲院擁有數據,所以有刻意低報數據的空間,以便減少給片商的拆帳
例如明明賣出一萬張票,卻跟片商說只賣八千張
台灣票房只有台北票房有公開,至於全台票房,是直接以台北票房乘二去計算
這樣的數據必然有扭曲,但在戲院業者對數據的聯合壟斷下,
也只能暗喊不公
現在片商想要推動數據透明化的系統,還獲得政府支持
結果戲院就不爽了,拒絕提供台北票房,以致片商無以計算全台票房,
片商不爽,想說反正你不給,那我就自己喊,
有兩家片商就把某部近期上映的電影票房喊很高,
反正戲院業者要嘛拿真實數據出來打臉、合理拆帳,要嘛就乖乖任我喊價,
引起戲院業者不爽,並跳出來譴責
這種情形也是普遍存在於其他媒體,
尼爾森對收視率的調查方式也是充滿爭議,
但多數傳統媒體沒有實際收視調查,
所以也只能根據尼爾森提供的數據,讓廣電業者跟廣告業者拆帳
不同的是,尼爾森是第三方調查機構,而戲院公會是球員兼裁判